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社會新聞
分享

從一個裝潤喉糖的小盒里,工程師趙文龍倒出幾個圓珠筆尖。他用鉗子拔下記者的圓珠筆頭,換上新筆頭,畫出流暢的線條。“你先一步用上了中國自己造的圓珠筆尖。”趙文龍告訴記者。

國產圓珠筆頭供貨 進口筆尖鋼材價格跌了四分之一

百米外,太原鋼鐵集團的軋鋼車間里,紅熱的不銹鋼柱被擠壓成纖細的鋼條;之后鋼鐵被拉伸成鋼絲;再切削出媒體矚目的國產圓珠筆頭。國產圓珠筆頭供貨,標志中國制造也能做強。

2月7日,記者走訪太鋼發(fā)現,圓珠筆尖鋼是一個鋼鐵老廠專精一業(yè),厚積薄發(fā)的自然結果。太鋼工程師聽取用戶反饋,不厭其煩地改進,讓不銹鋼這棵老樹上綻發(fā)新芽。

盡管中國年產圓珠筆380億支,但圓珠筆的鋼材和加工機器都是進口的,大部分利潤都被外國人賺走。這一狀況在全國兩會上被反復提及,最終被看作中國制造業(yè)大而不強的一個縮影。“這個事情為什么容易在中國公眾和媒體中引起共鳴呢?”科技部原部長徐冠華曾在2010年一次專題座談會上說,“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剛入學的小學生,大家都要用筆。所以談產業(yè)空心化,圓珠筆這個案例是非常合適的。”

為此,科技部資助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制筆行業(yè)關鍵材料及制備技術研發(fā)與產業(yè)化”,核心目標就是圓珠筆頭國產化。“2011年我們接到了科技部的項目。”參與研發(fā)的工程師王輝綿說,“由制筆企業(yè)牽頭,太鋼和中科院參與。在這個項目支持下,我們2014年基本搞清了筆尖鋼的秘密。2015年到現在,我們一直在試圖讓筆尖鋼走上生產線,保證它的品質和穩(wěn)定性。”

國產圓珠筆頭供貨 進口筆尖鋼材價格跌了四分之一

太鋼工程師接到任務后,首先從研究機理著手。

用不銹鋼做圓珠筆尖,可以追溯到50年前的日本。一家日本小企業(yè)研發(fā)的SF20T不銹鋼,是唯一合適的筆尖鋼材料,該企業(yè)長期壟斷供應。

用一般的不銹鋼加工不了圓珠筆頭:筆尖里的孔是鉆出來的,鉆普通鋼材,褪下的螺旋狀鋼屑會堵住孔徑無法繼續(xù)。筆尖鋼沒那么韌,不會掉落螺旋鋼屑。但另一方面,筆頭頂端厚度不到0.4毫米,要切削出有臺階有溝槽的微觀結構,達到微米級精度,壓力巨大,筆尖鋼如果太脆就會在刀下開裂。

王輝綿說,研發(fā)筆尖鋼的難度在于,它不能不強韌也不能太強韌,性能區(qū)間很窄。

能化驗得到日本鋼材的大致元素配比,不等于明白該如何煉鋼。一般來說,不銹鋼用的最多的添加劑是碳、硅、錳、磷、硫、鉻,筆尖鋼則用到十幾種元素。如何添加這些元素是行業(yè)秘密,添加方法不對,元素不能均勻分布于整爐鋼水,鋼材就不合格。

“一切資料都沒有,”王輝綿說,“我們用幾十公斤的煉爐開始實驗,成千次地摸索,失敗次數已記不清了。”

要做到均勻不容易,鋼水不像一鍋菜湯好攪勻,加入的元素往往聚集不散。每次冶煉之后,要測試上千個數據,然后分析和調整。工程師們可以試著將塊狀的料磨成粉吹進去,也可以做成條和絲喂進去,憑借的是多年煉鋼經驗。

當初步試驗成功,工程師就使用一二百公斤的煉爐繼續(xù)實驗。然后是1噸規(guī)模的爐子;最終目標是45噸和90噸的大熔爐。從小試到中試,再到試生產,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靠耐心。目標就是看到電子顯微鏡下分布均勻的晶體,以及合格的延伸率、抗拉強度和硬度。

煉特種鋼是個精細活兒。從原料到筆尖鋼絲,需要50多道工序。趙文龍告訴記者,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質量控制。如果煉鋼有微小的氣泡,鋼絲就有可能在機器上穿孔;盤條軋制時也可能會表面開裂。為了鋼絲外表不受一點刮蹭,他們在吊運鋼絲卷的時候,不能用鋼叉,而是用皮帶;之后還要用木箱包裝。

“用戶告訴我們,他們不需要100分的材料,而是需要表現穩(wěn)定的80分的材料。“趙文龍說,為了這一目標,太鋼還在改進質量的控制。

現在太鋼已經開始向貝發(fā)等制筆企業(yè)供貨。太鋼送抵用戶的鋼材量從幾噸提升到十噸以上,未來預計能夠實現進口替代。進口筆尖鋼材的價格最近已經跌了四分之一。

1月份國產圓珠筆尖鋼研制成功的消息火速傳遍全國,甚至連日推漲太鋼不銹的股票,這讓從管理層到基層的太鋼人大為驚喜。

責任編輯:肖舒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盛世蓮開】習言道|澳門是偉大祖國的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