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福州到底有多少種昆蟲?直至現(xiàn)在,這個答案仍未知。

作為現(xiàn)今陸生動物中最為繁盛的一個類群,昆蟲約占動物界已知種類的3/4,中國已知的昆蟲種類超10萬種,分布于天南地北,仍藏著諸多未解之謎。

8月,《閩蟲記:都市昆蟲圖譜》發(fā)布,這本書共收錄了福州24目3000多種常見昆蟲。這也是迄今本市最完備的一份都市昆蟲圖鑒。

近日,記者采訪了該書作者游宇兵——一位鐵桿“蟲迷”、自然科普工作者,了解背后的故事。

首部本土昆蟲圖鑒

在城市中,昆蟲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環(huán)境變化的指示性生物類群之一,它們種類繁多、外形多樣,和居民生活密切相關。

從2015年開始,游宇兵利用業(yè)余時間,在福州的鬧市公園、草叢河灘尋覓昆蟲蹤跡,拍下數(shù)萬張照片,積攢成一本3斤重的“大塊頭”書。

“國內昆蟲圖鑒類的書籍特別少。”游宇兵告訴記者,因為昆蟲種類實在太龐大了,哪怕“蟲迷們”人手一本的《中國昆蟲大圖鑒》也僅收錄1000多個種類,這對于求知若渴的游宇兵來說并不夠用。

兩三年前,他對照著《上海昆蟲1000種》,逐一勾選在福州城區(qū)內觀察過的昆蟲,結果發(fā)現(xiàn)重合部分僅為300多種。“雖同為東部沿海城市,但分布的昆蟲種類還是大相徑庭。”

擁有一本本土的昆蟲圖鑒,成為不少福州“蟲迷們”的期盼。

《閩蟲記:都市昆蟲圖譜》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期待。圖鑒所記錄的3000個物種僅是福州昆蟲物種的一部分,每一種昆蟲都配有圖片、名稱等簡單介紹,通過這本手冊,可以讓更多喜歡昆蟲的人,能夠像查閱字典一般迅速了解福州各種常見昆蟲。

“3000多種,這本身就是一個驚人的數(shù)字。”昆蟲學博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潤志評價,“作者拍攝記錄下的多是城市公園能看到的昆蟲種類,對普通民眾認識身邊昆蟲,激發(fā)青少年探索好奇心,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在游宇兵看來,有很多昆蟲是人們熟悉或深受大家喜愛的,比如蟬、蝴蝶、蜻蜓,它們給單調枯燥的城市帶來了別樣的生機。“我們需要多了解這些‘小鄰居們’,它們需要我們的愛護,我們同樣也需要它們的陪伴。”

以被咬一口為代價

“愛蟲如命”的游宇兵,本職工作是一名電子硬件設計師,下班飯后的兩三個小時,成為他獨屬的“充電時光”。

夜觀,是最令昆蟲愛好者興奮的野外行動。那些白天潛伏不動的小昆蟲,一到夜里都活躍了起來,紛紛從土壤里、樹洞內鉆了出來。

夜幕籠罩下,游宇兵熟練地背上相機,出發(fā)。

金牛山、福山郊野公園、森林公園等都是夜觀的好去處,閩江邊的灘涂上,也生活著許多形態(tài)各異的甲蟲。游宇兵認為,每個愛好者都應該有個固定觀察的地方,就像魯迅文章中提到的“百草園”一樣,野草生長,有蟲有鳥。

游宇兵的“百草園”之一,便是郊野公園里的一條路線。“每周都走,足足走了一整年。”他驚喜地發(fā)現(xiàn),3月~4月時,樸童錘角葉蜂占領了大小樸樹,紅色的悅鳴草螽若蟲喜歡在六七月時懶洋洋地趴在路邊草叢里,9月以后,寒蟬開始占據(jù)上風,“不同季節(jié)能遇到不同的昆蟲,我都不想錯過。”

長期“刷夜”,被蚊蟲叮咬更是家常便飯?!堕}蟲記》中專門開辟了蚤目(俗稱“跳蚤”)一章,圖片中的貓櫛首蚤小腿一蹬,精準地落在人的皮膚上,毫不留情地一頭猛扎了進去。這是游宇兵當時抓拍的一張照片,“當然,代價就是被咬了一口。”

游宇兵的“昆蟲版圖”,隨著一次次外出、夜觀,迅速擴張了起來。他把拍攝記錄昆蟲種類比作拼拼圖,一塊一塊地填補版圖很有成就感。“目前我們還無法回答‘福州究竟有多少種昆蟲’這樣的問題,但這是我的動力之一,周邊還很多地域可以探索。”游宇兵表示,《閩蟲記》始終未完待續(xù)。

福州昆蟲特別美

談及對福州昆蟲的整體印象,游宇兵毫不猶豫地回答:“特別美!”

不論是停留在葉尖的三角麗翅蜻,還是深藍印蜻,通透的翅和泛金的光澤交相輝映,盡情施展著自然的極致配色。“先進的影像技術放大了昆蟲本身的細節(jié),不論是色彩還是姿態(tài),美得不可方物。”游宇兵說。

反映到生物多樣性上,同樣超越想象。

“原本以為一座城市公園能發(fā)現(xiàn)1000種昆蟲就不錯了。”完全出乎他意料的是,記錄下來的種類甚至能超過2000種,其間還發(fā)現(xiàn)了不少曾經(jīng)有過記載卻沒有圖片資料留存的蟲類,“這就像探險,揭開了一個又一個‘真面目’。”

刷山尋蟲、拍攝鑒定,相較于專攻一門類的昆蟲專家,愛蟲人士們的“博愛”總能帶來意外的收獲,不斷地豐富本土昆蟲圖譜。作為一種小眾愛好,觀察昆蟲讓愛蟲人士凝聚在一起,充分發(fā)揮探索的價值。

福州市林業(yè)局森林資源管理中心站副站長沈秋林看來,與國外相比,我國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起步較晚,但潛力巨大。“政府部門、科研單位的力量畢竟有限,如果能將科學家、科普教育工作者、業(yè)余愛好者乃至普通公眾聯(lián)動起來,不僅有利于科研工作開展,還將形成更為廣泛的影響力。”

上周六,游宇兵再一次化身自然公益導師,領著一幫孩子探秘森林公園。從2016年算起,這大概是他所接到的第50份“昆蟲科普訂單”。

“里頭躲著幾只甲蟲,快來看看”“這棵樹上面有個洞”……在游宇兵引導下,孩子們不放過每一個角落,認真觀察,小腺蛙的叫聲、豹紋蝶的翅膀,都成為他們觀察研究的對象。

“孩子對萬物的好奇,對昆蟲的接受度往往比大人還高。”游宇兵表示,只有讓青少年參與自然科普,關注身邊的生態(tài),才能自覺地熱愛自然和保護自然,真正意義上地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記者 藍瑜萍)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市臺聯(lián)舉辦臺胞讀書班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