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州:巧手飛槌,打出太平佳“燕”
寓意吉祥、平安、團圓的“太平燕”出鍋啦!
非遺制作肉燕技藝,父女間心手相傳。
東南網記者 陳楠
小吃最能反映一座城市的靈魂,濃濃的鄉(xiāng)味總能烙印在每一位游子的記憶里。對于福州人而言,一碗熱氣騰騰的肉燕就是鄉(xiāng)情、鄉(xiāng)戀、鄉(xiāng)愁和鄉(xiāng)味。
7月5日15點32分,旅居新加坡47年的林大有搭乘首班新加坡—福州直飛航班降落在福州長樂機場。17點不到,他就手拉行李箱,出現(xiàn)在三坊七巷同利肉燕老鋪。
幾滴蝦油、一撮香蔥,純白高湯上漂浮著晶瑩剔透的肉燕……手中的這碗福州著名風味小吃,對于72歲的林大有而言,就是家的味道。
探秘 千槌百擊 成就獨特風味
令無數(shù)榕籍海外游子心心念念的肉燕美食又稱為“太平燕”,已流傳數(shù)百年。早年去海外謀生的人多且乘船,福州話鴨蛋與“壓亂”“壓浪”諧音,所以將肉燕與鴨蛋共煮,寓意“太平”,祈求“團圓”“平安”。
肉燕同餛飩有些相似,獨特之處在于“肉包肉”,即先用精肉槌打出肉燕皮,再包進肉餡。稱其為“燕”,是由于它圓頭散尾、形似飛燕。
肉燕好不好吃,全靠一張燕皮。
走進同利肉燕老鋪,已經封槌7年的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陳君凡,親自為記者演示起了燕皮制作。
“燕皮要用2.5斤左右的新鮮豬后腿肉,先把肉筋剔去。因為這塊肌肉支撐著豬大部分的身體重量,相對前腿肉來說更硬一些,通過多次槌打以后更適合做燕皮。”
陳君凡制作肉燕所使用的砧板,有140余年歷史,是從他的曾祖父傳承下來的。“傳統(tǒng)制作肉燕的砧板,要用結實、彈性好的大荔枝木。”陳君凡說,“140年前這塊荔枝木很厚的,但經過這么多年槌打,薄了許多。”
一串有節(jié)奏的“嗒、嗒”聲音響起……陳君凡右手掄起沉重的木槌,對肉進行槌打,另一只手不停地翻動肉泥。大約20分鐘,經過數(shù)千次不斷地用勁槌打,豬后腿肉逐漸被打成肉泥,打好的肉坯呈綿、糯的膠狀。
接著,陳君凡將肉坯移至工作臺上,用碾棒一遍遍地碾壓,一遍遍地均勻撒上地瓜粉,再配合拍、壓、搟、碾、折、拂、掃等多種手法……40多分鐘過后,一張2米多寬、6米多長、約0.02毫米厚、通透中帶著微紅的燕皮,呈現(xiàn)在記者眼前。
“經過多次試驗,我們發(fā)現(xiàn)使用羅源產的地瓜粉,燕皮的口感最好。”陳君凡介紹,上品的燕皮,皮白且薄,無粉,肉香濃郁無異味,彈性韌性俱佳,對折不斷裂。
陳君凡將燕皮切絲,做成燕絲湯,讓記者品嘗。只見燕絲薄如紙、色如玉,一勺入口,口感軟嫩,韌而有勁。
“肉餡的制作因人而異,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口味制作不同肉餡。”陳君凡制作的肉餡是將300克豬戈肉、50克蝦仁剁成泥,加鹽5克、醬油10克、地瓜粉、芝麻、香油少許,并打入鴨蛋攪拌均勻。接著將肉餡裹進制作好的燕皮中成圓頭散尾形,或蒸或煮至熟,加入高湯。
歷經一小時的制作,盡管空調溫度定格在了20攝氏度,陳君凡依然大汗淋漓。
“習慣了,就不辛苦了。”陳君凡一邊擦汗一邊說。
作為福州同利肉燕的第四代傳人,陳君凡12歲就跟隨父親陳存談學習制作肉燕,3斤重的燕槌他一揮近50年。打燕是個技術活,不能使用蠻力,而是借用巧勁,有節(jié)奏感地反復敲打,直到將豬肉原有的生理結構完全打碎。
“你看看我這手臂,這肌肉!”陳君凡笑著亮出他的右臂。
陳君凡展示新制成的肉燕皮。
在北京中非合作論壇峰會期間,陳君凡向外國友人介紹肉燕美食。
傳承 女繼父業(yè) 奏響“太平”樂章
同利肉燕創(chuàng)始于清光緒二年(1876年),到陳君凡手上已經是第四代,他苦心經營,把百年老鋪辦得風生水起。2007年,肉燕制作技藝入選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之后,如何將打燕技藝傳承下去,成了陳君凡所面臨的難題。
打燕又苦又累,需要耗費大量的體力,所以往往都由男丁擔任。而陳君凡唯一的女兒陳燕君從小學的是音樂,她最大的理想是穿上漂亮的服裝,化好看的妝,在舞臺上發(fā)光發(fā)熱。
經過艱難的抉擇,陳燕君最終還是接過父親的燕槌,把百年技藝繼續(xù)傳承下去。
采用嚴格的衛(wèi)生標準,建立中央廚房,引入現(xiàn)代化的企業(yè)管理制度,實現(xiàn)標準化、產業(yè)化和規(guī)范化生產……對于如何將老字號發(fā)揚光大,這位女掌門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同利肉燕中央廚房位于晉安區(qū)西園村,四層小樓近3000平方米的面積。這里不僅是肉燕生產基地,也是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示范基地,集參觀、展示、體驗和教學為一體。
走進小樓,透過玻璃門窗,打燕、包餡、蒸煮、晾干等一道道工序盡收眼底。在保留燕皮純手工槌打的基礎上,這個建于2011年8月的“中央廚房”,讓同利肉燕的產量從以往幾十斤躍升到3000斤。福州老字號擺脫了手工小作坊的桎梏,向現(xiàn)代企業(yè)邁進。
2017年4月,在線下叫賣了100多年的老字號同利肉燕首次“觸網”。隨著購買群體的擴大和多元化,女掌門人又升級“肉包肉”的傳統(tǒng)做法,改良餡料,研制多款新品,增加鮮筍、玉米、香菇等口味。
2018年同利肉燕淘寶店成交量近千萬元,超過了三家線下店銷量的總和。
推廣 走向世界 慰藉游子鄉(xiāng)愁
“把肉燕做好,推銷出福州,是我祖輩的夢想;把肉燕做大,讓它成為一張文化名片,是現(xiàn)在努力的目標。”陳燕君接任同利肉燕掌門人之后,聘請父親為技術顧問,一道挖掘肉燕的文化內涵,并通過各種方式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一碗肉燕所蘊含的濃濃的“福味”和“福氣”走向世界。
2013年,一首名為《坊巷棰聲》的“號子”出現(xiàn)在了三坊七巷,同利肉燕的師傅們邊打燕皮邊用福州話吆喝起了號子:“嘿嗬!燕來呀,三月三!太平燕,保平安……”這成了一項常態(tài)化表演,向八方游客展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俗底蘊。
父女倆為肉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飛進了千家萬戶。肉燕從福州地方小吃進階為中國地域十大名小吃,榮獲“中國名菜”“中國名宴”“中國名點”“中華名小吃”等多項國家級大獎。陳君凡還登上在首都人民大會堂舉辦的文化論壇。
在中非論壇的國宴上,陳君凡擔任宴會主理大師,讓福州小吃登上世界級飯局,得到參會來賓高度贊賞。在美國拉斯維加斯,一碗熱氣騰騰的肉燕端上桌,與會華僑無不熱淚盈眶;在臺灣,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拉著陳君凡的手說,“一道太平燕啊,讓我想起了我的媽媽,看到你在這表演,聽到久違的木槌聲,我真的好像回到了榕樹下,回到了媽媽身邊”;在日本,一句“這道美食越過重洋來到這里,把家鄉(xiāng)的福氣帶給你們,把平安吉祥團圓帶給你們”引來無數(shù)掌聲……
“槌聲響世界,燕皮蓋全球。”這是陳燕君送給父親的一副對聯(lián)。陳君凡笑言:“現(xiàn)在的我正在路上,希望通過一代代的傳承,讓同利肉燕成為福州游子慰藉鄉(xiāng)愁的靈丹妙藥。”(陳君凡 供圖)
責任編輯:趙睿
- 中招提前批開始錄取 福州四中美術班最低錄取線535.5分2019-07-19
- 臺風“丹娜絲”帶著熱帶低壓跑了 福州又迎高溫天氣2019-07-19
- 福州自貿片區(qū)推行跨境電子商務便捷監(jiān)管模式2019-07-19
- 社區(qū)垃圾分類,如何分出共識?2019-07-19
- 福州結合自身特色 生活垃圾分類多個舉措亮眼2019-07-19
- 福州各城區(qū)全力配合中央生態(tài)環(huán)保督察2019-07-19
- 福州重要景觀線路環(huán)境綜合提升全面展開 將給市民帶來新驚喜2019-07-19
- 福州市領導會見日本駐華大使2019-07-18
- 擅自改裝出租車頂燈 福州交通執(zhí)法部門查處拼客花招2019-07-18
- 福州4家醫(yī)療機構設立艾滋病篩查實驗室2019-07-1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臺風“丹娜絲”帶著熱帶低壓跑了 福州又迎高2019-07-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