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一間商場里,6歲的華裔男孩安迪與父親談論著一件衣服的價錢。爸爸說著帶中國東北腔的普通話,安迪卻只用英文對答。
這樣的情形在這里的華人家庭中并不鮮見。
當?shù)貢r間8月5日,由加拿大華文教育學會主辦的第五屆國際中文教學研討會在多倫多舉行。圖為與會者專注聽會。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攝
加拿大聯(lián)邦統(tǒng)計局8月初公布的最新數(shù)據顯示,至2016年,在這個有3515萬人口的國家,有近130萬人在家使用漢語。其中,說普通話者達64.1萬,首次超過說粵語的近59.8萬人。
對學者們而言,在這個移民國家,語言的延續(xù)和變遷頗具代表性,亦值得研究。
當?shù)貢r間8月5日,由加拿大華文教育學會主辦的第五屆國際中文教學研討會在多倫多大學一座教學樓內舉行。
“今年研討主題的一個特點,是關注怎么把中華文化融入中文教學中,”加拿大華文教育學會會長任燕紅對記者介紹說。
來自加拿大、美國和中國的約100名華文教育工作者及專家參加這次研討。論題包括中文教育與教學法研究、中華文化與語言的融合、移民社會雙語并進課程、國際華文教學管理模式、網絡資源開發(fā)的針對性等。
暨南大學漢語國際推廣中心主任、華文學院副院長曾毅平認為,華語教學應因地制宜,教學理念、教學大綱、課程設計、教材編寫、教育風格等,都要適應當?shù)氐淖匀?、人文、語言生態(tài)。“華文教育的本土化,就是對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的適應。”
當?shù)貢r間8月5日,由加拿大華文教育學會主辦的第五屆國際中文教學研討會在多倫多舉行。圖為有30年中文教學經驗的懷雅遜大學教授司徒祥文(John Edward Stowe,右一)參與研討會。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攝
懷雅遜大學教授司徒祥文(JohnEdwardStowe)雖是“洋面孔”,卻已先后在美國和加拿大教了30年的中文。他留意到,陜西師范大學國際漢學研究所所長陳學超已在研討會上提到海外華語教材的文化“內化”這一概念。
曾翻譯賈平凹短篇小說的司徒祥文說,現(xiàn)在自己的學生中,有越來越多非華裔孩子在學習中文,中文教育的機遇“當然會越來越多”。
與同事從加拿大東部哈里法克斯連續(xù)驅車近20小時趕到多倫多參會的夏城華語學校校長申錦瑜說,加拿大講中文的人口不斷增長,“對于做中文教育的是一個很大的鼓舞,當然壓力也很大”。
申錦瑜在24年前參與創(chuàng)辦了自己所在城市的中文學校。他說,與多倫多、溫哥華等一些華人聚居的大城市不同,在很多中小城市,中文教育尚未納入當?shù)毓俜浇逃w系,因而中文學校的運轉更多地要靠華人社區(qū)去解決。中文教學仍面臨著如何更好地扎根、結果的問題。
官方的統(tǒng)計數(shù)字也令任燕紅感到開心。但她認為,怎樣把中文教好是今后的問題。
“多倫多不缺中文師資,但缺適合的課件、教材,”任燕紅說,“同時,當?shù)卣畬χ形慕逃闹匾暢潭纫惨M一步提高。”
她希望,借助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更好地利用當?shù)刭Y源,開發(fā)適合本地教學的教材、課件,并提高師資水平,讓華文教育更上一層樓。
在這次研討會中,包括司徒祥文在內的幾位參會者都關注了利用影視片等提高中文教學效果的話題。令任燕紅贊許的是,還有參會者探討如何利用合適的電腦輸入法克服漢字“難學難用”的問題。
但司徒祥文直言,中文教學中一大問題是,教中文的老師不見得了解當?shù)氐膶W生,不了解對方的行為、看法。“語言不僅僅是語言,而是文化,”他說,“這一點值得思考。”
司徒祥文對記者說,海外中文教育雖存在所謂“文化差異”的問題,但“作為專家,如果不去了解對方,是不能接受的。”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