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新聞中心>本網(wǎng)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新聞
分享

老師和朋友盡是品高身正

福建最高學(xué)府里,林則徐遇見了鄭光策和陳壽祺,前者是鰲峰書院山長(院長),后者是大儒、學(xué)者。他們都是做人的楷模,人品上剛正不阿,為人正直,學(xué)問上主張經(jīng)世濟國。兩位師長對日后林則徐一生的言行都起到了示范作用。

再說朋友。劉建韶與林則徐同窗。也是林則徐最為信任的人。

林則徐更是將兒子林汝舟、外甥沈葆楨交由劉建韶啟蒙。虎門銷煙后,英軍發(fā)難,清廷把責(zé)任推到林則徐一人身上。革去四品頂戴,發(fā)配新疆伊犁。林則徐行至陜西華陰,時任臨潼知縣的劉建韶趕去見面,當(dāng)時朝中不乏趨炎附勢之徒,但劉建韶則以身相護,熱情接待。離別時林則徐將眷屬留在西安,交由劉照顧,在林則徐處境最困難的日子里,鐵肩擔(dān)道義的是劉建韶。劉建韶后裔曾將林公給夫人的告別詩中“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改為“茍利忠臣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比喻劉全力保護林家大小。

在文藝圈,林則徐五友:梁章鉅、魏源、黃爵滋、陳用光、龔自珍。梁章鉅如今為人所知的是他楹聯(lián)上的成就,而在政治生活的一面,他則是林則徐禁煙的支持者。而林則徐之所以被福建巡撫張師誠發(fā)現(xiàn),也正是因為梁的舉薦。而魏源則是與林則徐一起“開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識分子。林則徐任欽差大臣時,魏是擁護者和參與者,林則徐發(fā)配伊犁時,把未盡的《四洲志》手稿正是交給了魏源,魏以林公的資料編撰了《海國圖志》,正是這本書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驚人觀點。而另幾位好友也都是眼界開闊、思想進步、為國家事而棄一己之利的才俊。

解密三坊七巷文化之林則徐:緣何成開眼看世界第一人(2)

“虎門銷煙”大型浮雕(位于林則徐紀(jì)念館)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這樣的朋友圈,自然幫助了林則徐成就其日后的功績。

解密三坊七巷文化之林則徐:緣何成開眼看世界第一人(2)

御碑亭(位于林則徐紀(jì)念館)

林則徐教子殷殷囑咐見于家信

林則徐有三個兒子分別是林汝舟、林聰彝、林拱樞。

由于林則徐的政治抱負(fù)一直沒有施展,因此他的大兒子深深體會到了父親的艱難,一生只是一個翰林,潛心修史,一生都沒有參言政事,同時他這一脈的子孫也多數(shù)歸隱,并沒有投身到政治中去。

相比而言,他的兩個小兒子和他們的后代則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他們中的很多人在后來都從政,在中國的歷史進程中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如他的第五代孫中就有一位成為民國最高法院的副院長,第五代孫凌青(原名林墨卿)成為我國駐聯(lián)合國的第一位大使,可見成就不凡。

而四個女兒中,大女兒林塵譚嫁給了后來三坊七巷光祿坊的劉齊銜(之后的福州著名的電光劉家);三女兒林普睛嫁給了林則徐外甥、后來的兩江總督、中國船政先驅(qū)(創(chuàng)辦的“福建水師”)的沈葆楨,沈家也在三坊七巷(宮巷11號)。最小的女兒嫁給了一個秀才,叫鄭葆中,鄭家也住宮巷之中。

如今要問林則徐如何影響了三坊七巷、而福州又是如何成就了中國半部近代史?那么從“開眼開世界”之人的家族流傳可以一窺究竟——

林則徐做官到哪里,在他的房間總是掛著父親親筆題寫的對聯(lián):“粗茶淡飯好些茶,這個福老夫享了;齊家治國平天下,此等事兒曹任之。”父親教給兒子林則徐的是胸懷天下,是始終不忘初心。

林則徐也留下了許多名言,他在給長子林汝舟的信中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擇友之道應(yīng)爾也。”強調(diào)選擇朋友的重要性。又教育兒子,“若于世事,則應(yīng)息息謹(jǐn)慎,步步為營,若才不逮而思徼幸,或力不及而謀癆等,又或胸?zé)o主宰,盲人瞎馬,則禍患之來,不旋踵矣。此為父五十年閱歷有得之談,用以切囑吾兒者也。”是說做人要謙虛、要謹(jǐn)慎、要步步為營。

解密三坊七巷文化之林則徐:緣何成開眼看世界第一人(2)

在查禁鴉片時期,林則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寫了一副對聯(lián):“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是告誡自己,要廣泛聽取各種不同意見,才能把事情辦好,立于不敗之地;砥礪自己,當(dāng)官必須堅決杜絕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樣剛正不阿,挺立世間。

解密三坊七巷文化之林則徐:緣何成開眼看世界第一人(2)

林則徐辦公桌(位于林則徐紀(jì)念館內(nèi))

林則徐教子殷殷囑咐見于家信

林則徐有三個兒子分別是林汝舟、林聰彝、林拱樞。

由于林則徐的政治抱負(fù)一直沒有施展,因此他的大兒子深深體會到了父親的艱難,一生只是一個翰林,潛心修史,一生都沒有參言政事,同時他這一脈的子孫也多數(shù)歸隱,并沒有投身到政治中去。

相比而言,他的兩個小兒子和他們的后代則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他們中的很多人在后來都從政,在中國的歷史進程中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如他的第五代孫中就有一位成為民國最高法院的副院長,第五代孫凌青(原名林墨卿)成為我國駐聯(lián)合國的第一位大使,可見成就不凡。

而四個女兒中,大女兒林塵譚嫁給了后來三坊七巷光祿坊的劉齊銜(之后的福州著名的電光劉家);三女兒林普睛嫁給了林則徐外甥、后來的兩江總督、中國船政先驅(qū)(創(chuàng)辦的“福建水師”)的沈葆楨,沈家也在三坊七巷(宮巷11號)。最小的女兒嫁給了一個秀才,叫鄭葆中,鄭家也住宮巷之中。

如今要問林則徐如何影響了三坊七巷、而福州又是如何成就了中國半部近代史?那么從“開眼開世界”之人的家族流傳可以一窺究竟——

林則徐做官到哪里,在他的房間總是掛著父親親筆題寫的對聯(lián):“粗茶淡飯好些茶,這個福老夫享了;齊家治國平天下,此等事兒曹任之。”父親教給兒子林則徐的是胸懷天下,是始終不忘初心。

林則徐也留下了許多名言,他在給長子林汝舟的信中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擇友之道應(yīng)爾也。”強調(diào)選擇朋友的重要性。又教育兒子,“若于世事,則應(yīng)息息謹(jǐn)慎,步步為營,若才不逮而思徼幸,或力不及而謀癆等,又或胸?zé)o主宰,盲人瞎馬,則禍患之來,不旋踵矣。此為父五十年閱歷有得之談,用以切囑吾兒者也。”是說做人要謙虛、要謹(jǐn)慎、要步步為營。

在查禁鴉片時期,林則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寫了一副對聯(lián):“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是告誡自己,要廣泛聽取各種不同意見,才能把事情辦好,立于不敗之地;砥礪自己,當(dāng)官必須堅決杜絕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樣剛正不阿,挺立世間。

林則徐辦公桌(位于林則徐紀(jì)念館內(nèi))

在給夫人的書信中寫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趨避之”,是擔(dān)當(dāng)精神,不顧流俗,不怕外國勢力內(nèi)外勾結(jié)、威脅利誘。

這些名言日后都被視作為林家的傳家寶,而林則徐以自己的言與行為他的后代們擔(dān)起榜樣。

他曾有過這樣一句話:“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林公說得再明白不過了:如果孩子比你厲害,你給他太多的物質(zhì)、金錢,最終只會削弱孩子的斗志;反之,如果孩子不如你,更是沒有必要給孩子太多的物質(zhì)、金錢,因為由于孩子的智慧不足,最終只會讓子孫們游手好閑不學(xué)無術(shù),只會給他們犯錯的機會。這樣的教育觀念不要說在當(dāng)時,即便在今天都屬超前。

1839年,剛過完55歲生日的林則徐,提筆寫了“十無益”。這“十無益”,既是林則徐自己的修行標(biāo)準(zhǔn),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則,更被視之為系統(tǒng)的家風(fēng)家訓(xùn):

存心不善,風(fēng)水無益。

不孝父母,奉神無益。

兄弟不和,交友無益。

行止不端,讀書無益。

作事乖張,聰明無益。

心高氣傲,博學(xué)無益。

時運不濟,妄求無益。

妄取人財,布施無益。

不惜元氣,服藥無益。

淫惡肆欲,陰騭無益。

解密三坊七巷文化之林則徐:緣何成開眼看世界第一人(2)

“存心不善,風(fēng)水無益”,開篇首講‘立人’。人者,仁也,心存仁善勝過最好的風(fēng)水。“父母不孝,奉神無益”、“兄弟不和,交友無益”講的是“待人”。如果連自己最親密的父母、兄弟都不能好好相處,又何談其他呢?“行止不端,讀書無益”、“心高氣傲,博學(xué)無益”、“作事乖張,聰明無益”講的都是“處世”。“讀書”、“博學(xué)”、“聰明”的前提是要學(xué)會做人。如果不能文明禮讓、友善待人、和諧相處,那么即使學(xué)識再淵博,也終不為世人及社會所接受。

樸素的“十無益”,成就了林公之偉岸;也惠澤了后代,以及生活在福州的人們。

責(zé)任編輯:陳錦娜

最新原創(chuàng)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年終盤點:過去這一年中國為全球經(jīng)濟增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guān)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jǐn)防受騙上當(dāng),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quán)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quán),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quán)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