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生命周期角度平衡好儲蓄與消費的關系
為加快推動消費向綠色轉型,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等十部門3年前曾發(fā)布《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堅決抵制生活奢靡、貪圖享樂等不正之風,大力破除講排場、比闊氣等陋習,抵制過度消費,改變“自己掏錢、豐儉由我”的錯誤觀念,形成“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氛圍。意見還從法律法規(guī)、標準體系、標識認證體系、經濟政策、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
如今,更多年輕人在平衡儲蓄和消費方面有了認識自覺。“我會根據穩(wěn)定的收入來決定支出。”對于未來的消費觀,劉燁回答得很篤定。她說,工作后肯定會存錢,不存錢沒有安全感,因為中國人常說,“錢到用時方恨少”。
不過,隨著金融服務越來越唾手可得,提升人們的金融素養(yǎng)已顯得刻不容緩。央行發(fā)布的《2019年消費者金融素養(yǎng)調查簡要報告》建議,要關注低收入、低學歷、非就業(yè)、老少等群體的金融素養(yǎng)狀況,結合群體特性開展適宜的金融教育活動,著重提升消費者的金融知識和技能,改善消費者的金融行為。同時,積極應對數字技術帶來的挑戰(zhàn)。對部分消費者而言,數字技術在促進金融素養(yǎng)的提升方面存在滯后效應,應開發(fā)更多與數字時代和人口結構變化相適應的金融教育工具。
“良好金融素養(yǎng)和消費觀念的養(yǎng)成需要從學校教育入手,從娃娃抓起,這應當是每一個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王軍認為,應引導居民樹立可持續(xù)的消費觀,量入為出,適度消費,從全生命周期角度安排好、平衡好儲蓄與消費的關系。
楊軍認為,對個人而言,依然需要倡導勤儉節(jié)約的消費理念,合理安排各種消費支出。在較大金額的借貸上,需要平衡未來收入與當前借貸的關系,盡量讓當前借貸金額控制在未來合理收入預期當期折現值以內。政府應推進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提高國民的金融投資素養(yǎng);同時,健全金融監(jiān)管體系,促進金融部門運行效率提升,控制社會金融風險。
(應采訪對象要求,本文提及的張菲、徐朗、婁云、劉燁、任歡皆為化名。)
消費者說
“有了收入肯定會存錢”
張 菲 高校學生 女 23歲
我目前存不下錢,因為沒有額外收入;但也不會提前消費,就算用支付寶“花唄”貸款或做分期付款,也要保證當下能夠還上。
以后有了收入,我肯定會存錢。具體存多少倒沒想過,但肯定不會大手大腳花錢。比如一個月掙2萬元,拋開必要開支,我至少要存1萬元。
存錢做什么?當然是為了買房、買車,或者應急。我覺得存錢是安全感的一個很大來源,意味著更強的風險應對能力和更多的未來選擇,反正我是不敢當“月光族”。
“消費比把錢存著強”
徐 朗 畢業(yè)一年 無業(yè) 男 26歲
我現在不掙錢,也沒法存錢。以后賺了錢,一開始應該也不會存錢,估計不夠花的,但是花完如果有剩余,錢不就自動存下來了嗎?
我覺得消費還是很重要的。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消費,比把錢存著強。存錢做什么?這我倒沒想過,就先存著。
我平時也用支付寶“花唄”,沒錢的時候只能用它來預支?,F在父母幫我還款,所以沒有想過信用額度和還款能力的問題。
責任編輯:林晗枝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濟南發(fā)現大型水中漢墓現場圖曝光 濟南發(fā)現大2019-08-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