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80后破格當選火箭軍導彈專家,啥來頭?
(法制晚報記者 岳三猛)軍報日前披露,火箭軍開展導彈專家評選以來,先后有300余名高端技術人才入選專家方陣。
法晚·觀海解局記者注意到,火箭軍最年輕的導彈專家——鄧江濤,是名80后,于去年破格評選出,曾研究出導彈發(fā)射車專用輪轂防抱死系統。
而且近些年軍隊中優(yōu)秀的80后,乃至95后人才輩出,他們中既有成功飛天的女航天員王亞平、冒著生命危險救人的最帥潛水員官東,也有身中13彈仍緊追歹徒不舍的邊防戰(zhàn)士張豪。
(火箭軍)
“如果導彈會說話,一定抱怨他”
軍報指出,在300多名火箭軍導彈專家中,中青年已占九成以上,成為我軍戰(zhàn)略導彈部隊人才方陣的中堅力量。
法晚·觀海解局記者梳理此前的報道發(fā)現,要成為導彈專家,非常不容易,需要經過各級推薦、個人述職、現場答辯、評議表決等流程,且均為各領域學術技術帶頭人。
而某導彈旅技術科科長、80后中校鄧江濤之所以能脫穎而出,是因為他很能“折騰”。
10多年前,鄧江濤來到這支剛組建的導彈部隊時,裝備還沒配發(fā),先學習裝備理論。鄧江濤覺得太枯燥,便“折騰”開了。他到處搜羅相關資料,自制了簡易模擬訓練器材。
“折騰”見成效。不久,他在旅里的比武中一戰(zhàn)成名,不僅專業(yè)理論奪得第一,綜合成績也獨占鰲頭。
(鄧江濤)
被調入旅裝備部,擔任技術科科長后,鄧江濤經常給導彈“點名”,翻來覆去倒騰一遍做“體檢”。時任技術營營長胡祖說,如果“龍宮”里的導彈會說話,它們一定會“抱怨”鄧江濤太“折騰”。
功夫不負有心人。那年,實彈發(fā)射窗口即將到來,不料一枚導彈機動數百公里進入待機陣地后,慣組數據突現異常。此時,鄧江濤站出來,拿出幾套備用慣組的“體檢”數據,旅里選了指標最好的那套慣組,導彈精準命中目標。
導彈發(fā)射車也沒少受他“折騰”。訓練中,發(fā)射車時常出現輪轂抱死的情況。為解決這個問題,鄧江濤花了半年時間,前后試驗上百次,終于研發(fā)出令他滿意的導彈發(fā)射車專用輪轂防抱死系統。因實用管用,這項發(fā)明成果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憑著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1998年9月入伍的他至今已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榮立三等功2次。并且在去年,因在某新型導彈武器裝備訓法戰(zhàn)法探索中成果突出,36歲的他就被破格評選為導彈專家,成為火箭軍最年輕的導彈專家。
80后女航天員4年前曾飛天
法晚·觀海解局記者發(fā)現,像鄧江濤這種在軍隊中取得巨大成就的80后、85后并非少數。他們活躍在各條戰(zhàn)線上,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比如我國首位“80后”女航天員王亞平。2013年6月,神舟十號發(fā)射,她成為我國第二位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
她出生于山東煙臺,1997年8月入伍,曾任空軍某師某團某飛行大隊副大隊長,安全飛行1600小時,被評為空軍二級飛行員。2010年5月,她正式成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經過近三年的訓練,她以優(yōu)異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yè)技術綜合考核。
(王亞平)
2013年飛天時,她還在天宮一號里成功進行了我國首次太空授課,完成了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實驗。
據新華社披露,王亞平還是一位好強的女性。剛加入航天員隊伍時,她一直沒能突破二級。她一面向師兄們討教,一面加班加點增強心血管和肌肉練習。第二年,超重訓練成績輕松達到一級。
談及軍隊中85后優(yōu)秀代表,曾4次托舉導彈飛天的火箭軍某導彈旅發(fā)射一連連長尹東應是其中之一。
據軍報報道,這名年僅30歲的少校入伍7年就已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值得注意的是,他學的是機械設計與自動化,而非導彈專業(yè)。
于是,當老兵把幾張5米來長的圖紙挨個鋪開,一口氣就能全“跑”完時,他用了一周也沒“跑” 下來。(“跑圖”,是火箭軍官兵對閱讀導彈系統原理圖的形象說法。)面對8萬多字的導彈專業(yè)書,大頭針、風油精成了尹東加班熬夜的兩件“寶”。
責任編輯:肖舒
- 火箭軍軍官值班時沉迷手游 六成官兵稱“手游熱”利大于弊2017-06-07
- 火箭軍一軍官沉迷手游值班時錯過抽查電話 劉斌被立即調崗2017-06-07
- 不謀打仗的官當不下去了!火箭軍20名軍官下崗2016-10-27
- 火箭軍某導彈旅長用人不按資排輩 敢大膽用新人2016-09-28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女子網購貨不對板 商家爽快退款還多退1萬?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