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9月15日,中秋節(jié)。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向塘鎮(zhèn)一家土菜館內,今年76歲的易元英老人和從外地趕回來陪她過節(jié)的孩子們歡聚一堂。

由于孩子越來越多、老人年紀越來越大,子女們怕老人忙不過來,這幾年都選擇在外面吃團圓飯。坐在子孫們中間,易元英老人容光滿面,內心的喜悅溢于言表。

出生于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她,經歷過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但說起那時的中秋,老人已經印象不深了,只記得那個時候的中秋是沒有月餅的。

“那個年代太窮,我們整天想的就是能吃飽飯就不錯了!”她說。

老人對中秋節(jié)的記憶是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左右開始的。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改造的開展,那個時候,人們生活條件有所改善,但物資整體仍然十分匱乏。

“買什么都是憑票限量供應,餅票只有過節(jié)時才會有。”當時已經結婚并有6個孩子的易元英說,那時,日子雖然過得并不寬裕,但每年中秋,家里還是會買一點月餅給孩子們解饞。

“當時最好的是五仁月餅,但我們買的一般就是最簡單的那種,里面是糖屑,外面撒了一些芝麻!”老人笑著告訴記者,月餅買回來后,一塊要被切成七八小塊,分給孩子們。

進入八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開展,社會物資供應日益充裕,憑票買東西成為歷史。

此時,易元英老人的孩子們也都長大到外地參加工作,家里條件明顯改善。

然而,月餅買得起,但團聚卻變難了。

“他們都在外地上班,平時回來一趟不容易,一般只有到春節(jié)時才能相聚。”易元英說,那時候,她每年都是和老伴一起過中秋,后來老伴走了,大多時候就是一個人過。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易元英的子女們中有好幾個都買了小車,而且遠在貴州工作的二兒子坐高鐵回來也才5個小時,讓相聚變易了。

這幾年中秋,易元英老人都是和子女們一起過的。

從月餅記憶到高鐵團圓,她的中秋變遷見證了社會進步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改變。

責任編輯:周冬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建省個體私營企業(yè)協(xié)會茶專委專家組在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