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11日報道,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稱,人工智能(AI)可以通過查看某人的心臟測試結果,預測其一年之內死亡的風險——即便醫(yī)生認為他們正常。但AI如何擁有這項“特異功能”仍是未解之謎。
在此研究中,醫(yī)療保健服務提供商蓋辛格公司的布蘭登·佛恩沃爾特及同事讓AI檢查了約40萬人的177萬例心電圖(ECG),以預測未來一年內誰的死亡風險更高。
為了做到這一點,該團隊訓練了兩種版本的AI:一種AI僅被“喂食”原始ECG數據,其可隨時間測量出電壓;另一種AI則被“喂食”了ECG以及患者的年齡和性別數據。
研究人員使用名為“AUC”的指標來衡量這兩種AI的性能,該指標可以描述模型各方面的表現,區(qū)別一年內可能死亡患者和幸存患者。
佛恩沃爾特說,結果表明,AI的得分始終高于0.85分(滿分為1分,得分為0.5表示兩種AI之間沒有區(qū)別);而醫(yī)生目前使用的風險評分模型的AUC的得分介于0.65—0.8之間。
為進行比較,研究人員還基于醫(yī)生測量的ECG特征創(chuàng)建了一種算法,但佛恩沃爾特說:“無論如何,基于電壓的模型的表現總比根據我們從心電圖測量得到數據而創(chuàng)建的模型要好。”
而且,即使心臟病專家認為心電圖正常的人,AI也能準確預測其死亡風險。3名心臟病專家分別檢查了表現正常的心電圖,但無法找出AI檢測到的風險模式。
佛恩沃爾特說:“這一發(fā)現表明,該模型可能看到了人類看不到的東西,或者至少是我們忽略并認為正常的東西。因此,AI有可能幫我們厘清幾十年來我們一直誤解的東西。”
研究人員將在11月16日于達拉斯舉辦的美國心臟協會科學會議上宣布這項研究。
總編輯圈點
鐵口斷生死,未曾差分毫,電腦這次可是夠神的。其實說來也好理解,不是人工智能狡猾,是人類太無能,手握海量數據懵懵懂懂,看不出其中關竅。這次令人激動的成功,必然會被復制于其他醫(yī)療數據的分析,為我們防控大病提供預警。病人可以不信醫(yī)生,但能不信數據嗎?(記者劉霞)
責任編輯:楊林宇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小奶狗前額長尾巴什么情況 尾巴讓它看上去更2019-11-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