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qū)以“閩風宋韻”為主題,不定期開展古風演藝活動,成為街區(qū)一道亮麗風景線。陳曉威 攝
觀展會,透過精美的藝術作品讀懂背后的匠人巧思;逛集市,近距離聆聽非遺傳承人講述老手藝的新故事;看演藝,為表演者精彩的一招一式喝彩……剛過去的端午節(jié),莆田許多人選擇“原地度假”,在家門口邂逅一場“新中式”在地文化。
上午7點,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qū),大路街上的小吃店主俞建炳已經(jīng)烙了好幾批春卷皮,衙后街上的馬蹄酥小店也準點出攤,賣手工藤藝家具的鋪面準備迎接早市的客人……白天,它是“老莆田”熟悉的“城里”,街巷里的老字號定位著記憶中的鄉(xiāng)愁。華燈初上,它是莆田人觸發(fā)夜生活的地標,到縣巷賞文玩、看演藝,到非遺藝術館“漲知識”,到廟前、坊巷、后街品美食,在1362米的6條街里,慢享一種“可持續(xù)”快樂的新生活方式。
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qū)位于莆田市區(qū)中心地段,是莆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核心組成部分,始建于宋太平興國八年(983年),至今依然保留著1000多年前宋朝時的格局。2023年,街區(qū)在縣巷打造了“非遺一條街”,建設莆田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示館、莆田非遺藝術中心等,引進錯金銀、木雕、泥塑、皮雕、玉雕等非遺項目,不定期舉行莆仙戲、十音八樂、舞龍弄九鯉等曲藝、民俗表演,全方位展現(xiàn)莆田非遺風采。
縣巷,得名于舊莆田縣衙所在地。修繕前,這里是主營書畫、畫框裝裱、筆墨紙硯的文玩一條街。如今,自帶“前世記憶”的縣巷集藝術精品展、非遺技藝展示、古風集市、演藝演出等功能于一體,解鎖國潮新玩法。
游客們可以到街區(qū)看展會,流連于木雕、金銀珠寶、留青竹刻等件件藝術精品中,感受地方文化魅力;動手體驗扎染、古法燈籠、香篆等項目;嘗紅團、龍花擔泗粉、龍須糖、東陽餅、糖畫等地方風味,吃的是味道,品的是記憶和傳承。
陳春暉是莆田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陳氏工藝雕塑第三代傳承人,擁有精湛的雕刻、泥塑技藝。為人熱情的他喜歡觀察行人,常常談笑間就把對方“捏”了出來,店門口的泥塑臺每天晚上都吸引眾人圍觀。
正是這些非遺傳承人的堅守,讓在地文化具象化。6月7日,“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福建非遺宣傳展示主會場活動在興化府街區(qū)啟動,全省53個優(yōu)秀非遺項目和178名傳承人齊聚于此。福州軟木畫、廈門漆線雕、平潭貝雕、泉州拍胸舞、柘榮布袋木偶戲等非遺技藝展和精彩演出,讓市民游客一次即可欣賞全省100多項非遺項目,也助推非遺“心間記憶”轉(zhuǎn)化為“指尖經(jīng)濟”“舌尖經(jīng)濟”。
“惠普慈航”銀鱈魚、“永保祥和”南日鮑、“媽祖喜面”紅菇鹵面……6月7日、8日,連續(xù)兩個晚上,不少市民選擇參加“媽祖筵席”長街宴作為家人團聚的端午大餐。在熱鬧的街區(qū)品嘗“紅團宴”“媽祖筵席”等帶著文化味的地方特色美食流水席,已成為市民搶不到名額的“節(jié)日限定”。
“今年端午小長假,古街太熱鬧了,兩天時間都不夠逛,有些非遺項目還沒打卡就結(jié)束了。”莆田市民吳琴說,慢下來看非遺達人秀絕活,走“新”更走心。
6月8日,莆田市第二實驗小學一年級的43名學生身穿漢服在古街過端午,在古厝古建里訪古探幽,在民謠吟誦里深化家鄉(xiāng)認同。這樣的文旅+研學愈發(fā)受到家長的青睞——一手牽著孩子,一手扶著老人,既能滿足大人的“文玩”需求,也能讓孩子找到動手和開眼的樂趣。讓親子變“搭子”,共享非遺之樂,正成為興化府街區(qū)的常態(tài)風景。
近日,一群來自馬來西亞的游客回到家鄉(xiāng)莆田,興化府街區(qū)是他們探親“地圖”中最重要的一站。吃著熟悉的紅團,游客林書中操著莆田鄉(xiāng)音說:“這是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來了還想來。”(本報記者 林愛玲)
責任編輯:趙睿
- “陽光運行、無事不擾”莆田上線基層減負服務平臺2024-06-19
- 莆田推出“退休一件事”集成服務升級版2024-06-12
- 專家組到莆田秀嶼開展“世界長壽鄉(xiāng)”認證調(diào)查2024-06-12
- 莆田涵江:港城聯(lián)動 向海圖強2024-06-06
- 莆田新材料產(chǎn)業(yè)為何集鏈成群?2024-05-30
- 莆田:小鎮(zhèn)釋放新“銀”力2024-05-05
- 15個紡織鞋服供需對接項目在莆田簽約2024-04-29
- 莆田木雕巨制《京杭大運河》轉(zhuǎn)入細化創(chuàng)作2024-04-24
- 莆田市涵江區(qū):大戶當上“田保姆”2024-04-24
- 莆田:乘畫舫,賞荔林,打開悠游水上漫生活2024-04-23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