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22日,結(jié)束北京鼓嶺論壇之行的潘維廉,穿著藍色唐裝,神采奕奕地出現(xiàn)在福州市鼓嶺的青石老街上。

鼓嶺風景很美,人和故事更美——“不見外的老潘”潘維廉打卡鼓嶺

聽講解員講完鼓嶺“自助菜攤”的故事,潘維廉(左)為其中洋溢的信任和善意點贊。 記者 陳暖 攝

受相關(guān)人士邀請,他和中央民族大學美籍專家馬克·力文從映月湖公園出發(fā),沿著老街一路打卡夏季郵局、鼓嶺歷史建筑展示館、萬國公益社、富家別墅、加德納展示館等古厝。一路上,幽默風趣的老潘和村民游客打著招呼,和偶遇的小孩用英文對話,還秀起了他學會的閩南話。就像他的書名《我不見外——老潘的中國來信》一樣,一點也“不見外”。

鼓嶺夏局郵局,是故事開始的地方。避暑的外僑從這里寄出一封封跨越大洋的家書。潘維廉挑選了印有鼓嶺老地圖的明信片,一張寄給工作居住的廈門大學,一張寄給遠方的朋友。時間仿佛又回到百年前,蓋上“KULIANG”郵戳的明信片,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為重拾記憶的“鑰匙”。

走出郵局,冬日明媚的陽光灑滿老街,潘維廉認真觀察著老街的一草一木一厝,向?qū)в瘟私?ldquo;自助菜攤”的由來。當聽說這種無人售貨模式已風行20余年時,潘維廉為其中洋溢的信任和善意而驚嘆。他向記者回憶起和鼓嶺的幾次邂逅。最早一次是1993年參觀鼓山涌泉寺,他從當?shù)厝丝谥辛私獾缴缴媳A糁S多西式老建筑,但他當時還不了解這些古厝背后的故事。

潘維廉是福建省第一位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的外國人。1988年,為了了解更真實的中國,他辭去高管職位來到美麗的廈門,成為廈門大學工商管理教育中心外國專家、教授。30余年間,他寫作了大量介紹福建風土人情的書籍,這些書籍被翻譯成9種語言出版。他還搭建個人英文網(wǎng)站,向世界講述真實的中國和福建,許多海外華僑,外國傳教士、領(lǐng)事人員的后代主動聯(lián)系他,希望回到福建找尋家族記憶。

2018年,潘維廉整理了在中國30年間與家人的往來通信,在此基礎(chǔ)上出版了《我不見外——老潘的中國來信》一書,以一個長期在華生活的外國人視角,記錄和展現(xiàn)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在萬國公益社,在一眾老照片中,潘維廉高興地發(fā)現(xiàn)一位老朋友——“鼓嶺之友”穆言靈。他高興地舉起手機拍下了穆言靈夫婦的結(jié)婚照。照片中的穆彼得英俊瀟灑,穆言靈嬌小俏麗,正當風華。在那不久,他們一家四口來到中國工作生活。

潘維廉和穆言靈有著相似的中國生活經(jīng)歷,都長期致力于中美民間友好交往并榮獲“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老外臉、老內(nèi)心”的兩人一見如故,很快就建立起友誼。去年圣誕節(jié),68歲的老潘回美國看望兩個兒子。4周時間內(nèi),他穿越時常突襲而至的大風和暴雪,先后到兩個兒子、穆言靈和另一名“鼓嶺之友”畢樂華的家中聚會,總行程超5000公里,最長的一次他連續(xù)開車16個小時。說起這段經(jīng)歷,他格外自豪。在他看來,行程的辛苦不算什么,因為等在終點的是朋友的微笑,是親友的擁抱。人和人的友誼,就是這樣不辭辛苦建立起來的。

在中國生活多年的潘維廉一言一行有著濃濃的人情味,一路上和游客熱情打招呼,逗一逗路旁的小孩,買幾袋熱騰騰的紅薯分給眾人品嘗。

“鼓嶺風景很美,人和故事更美。有交流才有交情,只有不斷增進了解才會誕生友誼,影響身邊的人,甚至代代相傳。”在北京鼓嶺論壇,他的主題分享《中美正確相處之道——和而不同》,也表達了類似觀點。

潘維廉認為,鼓嶺故事就是中國故事,在當今時代,講好鼓嶺故事對賡續(xù)中美情緣、增進互信合作有著重要意義。潘維廉還透露了他的新書《FUJIAN:LAND OF BLESSING》出版計劃,里面會有關(guān)于鼓嶺故事的篇章,他希望能從文字的力量讓人們更多了解福建,了解中國故事。(記者 朱榕)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城區(qū)7個城中村完成污水收集系統(tǒng)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guān)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quán)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quán),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quán)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