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三)地片名稱

序號 保護名單 說明

1 新港 在臺江區(qū)東部新港街道,琯前、琯后、南公園等一帶地區(qū)。古稱河口,或河口尾。自北宋開始,就成為福州內河的一個港口,并有造船的歷史。

2 南臺 泛指福州南門的南郊外,包括現(xiàn)在的臺江區(qū)和倉山區(qū)的老市區(qū)。

3 臺江汛 在臺江區(qū)八一七南路以東后洲街道和瀛洲街道以及中洲島沿閩江一帶的地域。

4 幫洲 位于臺江區(qū)幫洲街道,泛指同德橋西南、同德路西側的地域,面積0.38平方公里。

5 義洲 在臺江區(qū)西南部、工業(yè)路以南的義洲街道。這里原是臨閩江的一片洲地,居民多在此養(yǎng)鵝為生。所以也稱“外洲”或“鵝洲”。福州話“外”與“義”諧音,“鵝”也與“義”諧音。久之久之,不管是“外洲”還是“鵝洲”,都轉化為“義洲”。

6 蒼霞洲 在臺江區(qū)南部蒼霞街道。原為閩江水域,由于沉沙淤積,從宋朝開設逐步拓為沙洲,后于陸地相連。初多漁民棲息,本名“倉下洲”,因面對鹽倉前(今倉前山)而名。及至明朝,“蒼霞晚照”為南臺十景之一,因改名“蒼霞洲”,沿用至今。

7 鰲峰洲 在臺江區(qū)的東南部,過排尾橋的一片沖積洲地,屬鰲峰洲街道。

8 遠洋 在晉安區(qū)鼓山鎮(zhèn)的鼓山西麓,俗話說:“遠洋鼓山邊”。面臨南臺江,原稱鳳洋村。

9 泛船浦 在倉山區(qū)臨江街道臨江境。明代弘治十一年(1498年)太監(jiān)鄧某人來閩督管海上船舶,貪受外人厚賄,將該地租給外人開鑿新港,以供外船停泊。外國者,番也,所以稱“番船浦”,諧音為“泛船浦”。

10 龍?zhí)督?在倉山區(qū)上渡街道臨江處,也稱龍?zhí)犊摺?/p>

11 港頭 在倉山區(qū)下渡街道。六一南路與連江南路之間,工農(nóng)路沿線地塊。古代為下渡的渡口,因稱“港頭”。

12 洪塘 在倉山區(qū)建新鎮(zhèn)、南臺島的北部,東臨閩江北港,西臨閩江南港,北靠洪山,其周圍田野多有池塘,因稱“洪塘”。

13 鳳岡里 在倉山區(qū)建新鎮(zhèn)烏龍江北側,也稱“鳳凰岡”,俗稱“鳳岡里”。其東北有“鳳冠山”,分為五支,其形如鳳,故名。

14 義序 在倉山區(qū)蓋山鎮(zhèn)高蓋山之南的烏龍江北岸。原為高蓋山的“外嶼”,因福州方言“外嶼”與“義序”諧音,訛稱為“義序”。

15 龍嶺頂 在臺江區(qū)大廟山東北半山腰。南北走向,南通油巷下,西北達馬口,西南有斜坡上大廟山。嶺長130米,寬4至10米,總面積342平方米。

16 十錦祠 在倉山區(qū)上藤路與下藤路連接處。元末明初,分為倉前山、十境。原名十境祠。

17 中洲島 位于閩江北岐的白龍江中,北望楞嚴洲,南隔鹽倉前。

18 三縣洲 位于白龍江心,中州島上游千余米處,現(xiàn)屬倉山區(qū)管轄。相傳古時閩江上游山洪暴發(fā),泥沙淤積,于明成化年間(1465--1487)形成洲地,狀如巨舟。當時,閩縣、候官、懷安三縣船民紛紛前來插籬圈地,引起爭執(zhí),愈演愈烈。經(jīng)由福州府判歸三縣共管,因名“三縣洲”。

19 大廟山 位臺江區(qū)上杭路、大廟路和延平路之間,面積約6公頃,山高31米。

20 祭酒嶺 在鼓樓區(qū)西洪路上,原名高安山,系古代西驛道送別之地。

(四)路口

序號 保護名單 說明

1 思兒亭 在鼓樓區(qū)鼓東街道樹兜北面半里許。傳說明戚繼光從浙江揮師入閩抗倭,軍令嚴明,于寧德嶺斬子,班師進榕城,在此思念兒子,悲憫之情,后人為建思兒亭,因名。

2 井樓門 在福州城之東北面,鼓樓區(qū)鼓東街道的井樓門。古井大路北口,是古代北驛路的總路口,行人絡繹不絕,為五代夾城東北門。

3 渡雞口 也稱土街口。在鼓樓區(qū)華大街道。

4 三角井 在鼓樓區(qū)華大街道,北大路與華林路、銅盤路交叉口,為福州府城的北門兜。古時因井欄木制,故稱“柴井”;又限于地形,井欄三角,俗稱“三角井”。

5 鼓樓前 鼓樓在鼓樓區(qū)鼓西街道、東街口之北。鼓東路與鼓西路交接處。鼓樓的南大街稱“鼓樓前”,是鼓東路與鼓西路的連接處。

6 東街口 在鼓樓區(qū)東街街道。古時北有宣政街,南有南大街;東為左通衢,西為右通衢,是省城的中心。晚清的后直衛(wèi),仍是東街、楊橋路,與“八一七北路”相交處,是個十字路口,因稱“東街口”。

7 旗汛口 在鼓樓區(qū)東街街道,東街與仙塔街、井大路相交處。其地名出自旗營。

8 軍門前 在鼓樓區(qū)安泰街道,津泰路中段。東通津門路,西抵安泰橋。

9 倉頭角 在鼓樓區(qū)南街街道南后街。米倉前之南,通蔡院莊,于光祿坊與通湖路交叉的河沿。長65米,寬4米。因古代有 “閩五百羅漢寺”,明初寺改為常豐倉,因稱“倉角頭”。

10 津門頭 在鼓樓區(qū)安泰街道,仙塔街之南津門路。

11 南門兜 在鼓樓區(qū)安泰街道,為明福州府城的南大門。

12 西門兜 在鼓樓區(qū)鼓西街道福州府城的西大門。今鼓西路、西洪路與湖濱路交叉口。

13 水部門兜 在鼓樓區(qū)水部街道,福州府城的水部門。今五一路與福新路相交處。

14 象園頭 在晉安區(qū)象園街道,今六一路與國貨東路交叉口。屬清初靖南王耿精忠的“耿王莊”范圍之內,因為專門豢養(yǎng)印度象之所,故稱“象園”。有橋,稱“象橋”。

15 五里亭 在晉安區(qū)鼓山鎮(zhèn)后浦村。因距福州水部門五里而遙,故稱“五里亭”。為古代送別長亭。

16 洋頭口 在臺江區(qū)茶亭街道,茶亭與吉祥山交接口。古時茶亭街西側有十八個村莊,稱十八洋。其東路之口,通河口鋪,因稱“洋頭口”。

17 大橋頭 大橋者,即舊“萬壽橋”。在臺江區(qū)中亭街南頭,稱“大橋頭”。屬臺江區(qū)后洲街道。

18 小橋頭 在臺江區(qū)雙杭街道安民崎以南,古稱:“沙合橋”。

19 馬口 在臺江區(qū)延平路與 、學軍路的交叉口。

20 程埔頭 在倉山區(qū)對湖街道,麥園路之南?!短偕街尽份d:“藤山西北麓迤曲為程埔山”,因稱“程埔頭”。

21 三角埕 在倉山區(qū)城門鎮(zhèn)前錦村福廈公路旁。古代路引,青圃蘭圃慢慢走,烏龍過江三角埕。

22 樹兜 位于五四路北端,華林路與五四路的交叉口。原是福州東北部的一個自然村,在湯邊之北,思兒亭之南,系井樓門外去北嶺的必經(jīng)之路。

(五)坊

序號 保護名單 說明

1 衣錦坊 在鼓樓區(qū)南街街道,位于南后街西側,與黃巷相對,東西走向,東起南后街,西跨通湖路到驛前橋。全長395米,寬4至5.5米。衣錦坊為福州“三坊七巷”的第一坊。舊名通潮巷。北宋宣和年間稱棣錦坊,南宋改名衣錦坊,一直沿用至今。

2 文儒坊 在鼓樓區(qū)南街街道,南后街西側。三坊中居于當中,與安民巷相對,東西走向,東起南后街,西過通湖路,接金斗橋河沿。全長461米,寬4至6.5米。舊稱山陰巷,初名儒林,宋代改文儒坊,明代又名尚書里。

3 光祿坊 在鼓樓區(qū)南街街道,南后街西側,是三坊中最南的一坊。東西走向,東起吉庇路,西至環(huán)城路、全長320米,寬10至12米。因坊內有“三山藏”之一的閩山,所以舊名閩山坊,宋照寧以后改為光祿坊,沿用至今。

4 朱紫坊 在鼓樓區(qū)安泰街道,安泰河之南、安泰橋之東。東西走向,東起津門路,西至八一七北路,與桂枝里相對。全長580米,寬4至5米,形成于唐末五代。

5 三牧坊 在鼓樓區(qū)東街街道,東街北側。南北走向,西自東街,北達衛(wèi)前街,全長近300米,寬2.5至3米。

6 鰲峰坊 在鼓樓區(qū)東街街道,于山北麓。東南、西北走向,東通北部門街(今五一北路),西達津門樓、法海路。東口南側古有九曲亭,可通于山;西口轉觀卷,也通于山。全長360米,寬6至12米。

7 善化坊 在鼓樓區(qū)鼓西街道,西水關東北面。南北走向,南起楊橋東路,北接鼓西路。全長188米,寬4.5米。

8 粵華坊 在倉山區(qū)臨江街道,南北走次昂,南自觀海路,北至前街,全長200米,寬1.5--2米。“粵”者,廣東省也。這里多為廣東人所居,因稱“粵華坊”。

(六)巷

序號 保護名單 說明

1 楊橋巷 鼓樓區(qū)南街街道,南后街東側,居七巷中的最北端。東西走向,東起東街口,原來西至楊橋頭南后街口,過雙拋橋,接文藻山。全長約310米,寬4米。楊橋巷,舊名右通衢,南宋時稱登俊坊。

2 郎官巷 在鼓樓區(qū)南街街道,南后街東側楊橋巷以南,東西走向,原東起南大街(八一七北路),西至南后街,與水流彎相對。全長314米,寬2至4米,郎官巷,古稱延福里,宋改榮親里,又改郎官坊。宋《三山志》載:“郎官巷,以劉濤子孫皆為郎官,故名。”

3 塔巷 在鼓樓區(qū)南街街道,南后街東側郎官巷以南。東西走向,東起南大街(八一七北路),西至南后街,全長295米,寬2.2至4.5米。塔巷舊名修文坊,北宋知縣陳肅改為“興文巷”,南宋稱為“興文坊”,明又改為“文興坊“。因閩國時在坊之北口建有育王塔和塔院,所以稱“塔巷”。

4 黃巷 在鼓樓區(qū)南街街道,南后街東側塔巷以南。居七巷之中。東西走向,東起南大街(八一七北路),西至南后街,與衣錦坊相對。全長306米,寬5至7米。黃巷,唐代及其以前即名黃巷,宋時改新美坊,又稱新美里。

5 安民巷 在鼓樓區(qū)南街街道,南后街東側黃巷以南。東西走向,東起南大街(八一七北路),西及南后街,與文儒坊相對。全長317米,寬3至5米。安民巷北宋初為錫類坊,宋中葉改為元臺育德坊。元代又改為貞節(jié)坊,明萬歷年間恢復安民巷。

6 宮巷 在鼓樓區(qū)南街街道,南后街東側安民巷以南。東西走向,東起南大街(八一七北路),西至南后街,接豐井營。全長309米,寬5至8米。舊名仙居里。宋代改為聚英坊,元代又改為英達坊。明初復英類坊;明成化年間,以巷內曾建紫極宮,稱宮巷。

7 吉庇巷 在鼓樓區(qū)南街街道,南后街東側宮巷以南。是七巷中最南端的一巷。東西走向,東起南大街(八一七北路),西至南后街,與光祿坊相連。南臨安泰河,原唐末羅城大濛。原名“耆德魁輔坊”或“魁輔里”。以里人鄭性之狀元及第,位居輔宰故。又載,鄭性之狀元及第,故稱“及第巷”,諧音成“吉庇巷”。

8 洗銀營巷 在鼓樓區(qū)南街街道,南后街西側,系閩山巷中段的一條橫巷,東西走向,中有幾曲。東口在閩山巷,西端折北,通衣錦坊。清《榕城考古略》載:“巷曰洗銀營,今稱梯云里。”

9 察院莊巷 在鼓樓區(qū)南街街道。倉角頭西北,通往米倉前。以明代福寧道西察院設此,故名。

10 閩山巷 在鼓樓區(qū)南街街道。貫南后街文儒坊和衣錦坊之間,南北走向,長160米,寬2米。因在閩山之麓,古稱“閩山坊”,現(xiàn)稱“閩山巷”。

11 早題巷 在鼓樓區(qū)南街街道,光祿坊東北側。南北走向,南起光祿坊,北通大光里三官堂。長160米,寬1.5至2米。含有“早題金榜”之義。以其諧音,俗稱棗泥巷。

12 錢塘巷 在鼓樓區(qū)華大街道。東西走向,東通鼓屏路,西達北大路,中有一折。

13 后曹巷 在鼓樓區(qū)鼓西街道。東西走向,東自臥湖路,西至通湖路,長295米,寬3米。

14 保定巷 在鼓樓區(qū)鼓西街道。東西走向,西接善化坊,東至通湖路。長320米,寬4-6米。

15 秘書巷 在鼓樓區(qū)溫泉街道。南北走向,南自北大路,北至永安街。清《榕城考古略》載:“舊名善壽坊。因陸蘊、陸藻兄弟官秘書,居此,因名。俗訛為篦梳巷。”又說“篦梳巷”。

16 蒙古營巷 在鼓樓區(qū)溫泉街道.得貴巷之北,東西走向,西起五一路,東接醫(yī)官廟和紗帽井。以清初旗兵入閩,其中有一支蒙古兵駐此,因稱“蒙古營”。

17 都司巷 在鼓樓區(qū)鼓東街道、鼓樓前東側。南北走向,南口鼓東路,北口城隍街。長305米,寬3米。為明都指揮使司署所在地,故稱。

18 龍山巷 在鼓樓區(qū)鼓東街道開元寺之北。清乾隆《福州府志》載:“開元寺后。”西接尚賓路,東至七穿井,折南與井大路相通,長280米,寬4米。龍山又稱靈山,所以龍山巷也稱靈山巷。

19 西牙巷 在鼓樓區(qū)鼓西街道。位于肅威路與達明路之間,南北走向,南接省府路,北接鼓西路,長120米,寬2米多。舊名西衙巷,為閩時官廨所,即閩王審知時官府衙門。“牙”者,“衙”也。五代以后,衙門成市,改稱 “西牙巷”。

20 能補天巷 在鼓樓區(qū)鼓東街道,湖東路中段北側城隍街之東,古稱“廣豐境”。南北走向,巷長130米。

21 石井巷 鼓樓區(qū)東街街道,東街南側。清《榕城考古略》稱:“舊名清泰坊,有蘇公井,故名。”

22 孝義巷 在鼓樓區(qū)東街街道,東街南側,清《榕城考古略》載:“一名小石井,亦名朝仕坊。宋朱敏元居之,故名。南通登龍巷。”

23 花巷 在鼓樓區(qū)東街街道,南街東側。原名蔡奇巷,以蔡奇所居也。宋末在巷內設“百花務”,更名為“花巷”。

24 織緞巷 在鼓樓區(qū)東街街道,津泰路北。東西走向,東接中軍后,西轉至南街。長300米,寬3.5米。古稱嘉榮坊。宋元設“文繡局”,繡工穿行其間,日夜勞作,故稱。

25 宦貴巷 在鼓樓區(qū)安泰街道。是法海寺東側的一條小巷,北接法海路,南至于山北麓。長75米,寬2.5米。傳說,麻喇國哈卜滿于明永樂十三年(1415),率妻子入朝,安置在巷內,福州人因稱其為“番鬼巷”,以后覺得不雅,以其諧音,改稱為“宦貴巷”。

26 花園巷 在鼓樓區(qū)安泰街道,朱紫坊南面,圣廟居委會北部,南起花園弄,北至朱紫坊,為南北走向,長75米,寬2.2米,因里內有芙蓉園而得名。1969年改名紅衛(wèi)支弄,1978年恢復原名。

27 燈籠巷 在鼓樓區(qū)東街街道,丁戊山北麓。東西走向,東起仙塔街,西至東泰路。長200米,寬4米。以宋里人樊仁遠、樊仁達兄弟登科,原稱“登龍”。后又以制作燈籠之故。改為“燈籠巷”。

28 錦巷 在鼓樓區(qū)東街街道,花巷之南。東西走向,東接橫錦巷,西通南街,與黃巷相對。長180米,寬4.4米。因巷內有通賢境社,古稱“通賢境巷”,簡稱“境巷”;又以“境”與“錦”諧音,民國時期轉稱為“錦巷”。

29 南營巷 在鼓樓區(qū)東街街道.南北走向,北接石井巷,南通津泰路。長340米,寬3.5米。古稱貞壽坊。因地近南門,故稱“南營”。

30 侯官巷 在鼓樓區(qū)安泰街道,道山路之北。東西走向,東起民居,西至澳門路,與桂枝里平行。長75米,寬2米。古時侯官縣衙在岊江,唐貞元五年(789)徙入城內。明洪武三年(1370)即建于道山路(原省衛(wèi)生學校),宣德十年(1435)以后,堂宇不斷修葺,一直沿至清末。因此,道山路以往俗稱侯官縣前,而縣衙后的一條小巷,就稱為侯官巷。

31 學院前巷 在鼓樓區(qū)安泰街道,文廟之北。東西走向,東自福澗街,西至南街,接道山路。“學院”者,明初為試院地,清代為提督福建學政署也,今延安中學系其舊址。其前為“學院前”,其左為“學院后”。

32 觀巷 在鼓樓區(qū)安泰街道。東南、西北走向,有觀巷和觀巷支弄兩條平行的短巷,上起法海路、津門路、下接太平街。舊名“仙跡坊”。

33 玉山澗巷 在鼓樓區(qū)安泰街道。東西走向,東起澳門路,與桂枝里相對,西接倉角頭。長200米,寬2.5米。

34 安樂巷 在鼓樓區(qū)安泰街道,安泰橋之南。一巷三折,東自南街清真寺北側入,約50米處北折,北口鏈接桂枝里。巷長141米,寬1.5米。巷內舊有“萬壽寺”,因亦稱“萬壽巷”。明初,清真寺擴建,將萬壽寺納入其中,隨之改為“安樂巷”。

35 天皇嶺巷 天皇嶺,也稱“天王嶺”,在鼓樓區(qū)安泰街道。南北走向,豎跨烏石山東麓,南自冠亞廣場,北達道山路,長137米,寬4米。

36 銀湘巷 在臺江區(qū)洋中街道,橫街東側。東西走向,東自匡門里,西接橫街。這里古時河塘溝渠縱橫交錯,總稱“銀鑲浦”。在月光之下,水岸邊鑲著白花花的銀巖石,因此稱“銀鑲浦”。以后銀鑲浦淤塞成民居,取名“銀湘巷”。

37 橫街巷 在臺江區(qū)洋中街道橫山。古代福州城南有四案,第一案為橫山,在橫山之南,就是橫街。

38 南禪巷 在臺江區(qū)雙杭街道。南北走向,南自延平路,北接亭前街,長197.8米。其北為南禪山,山中有寺,稱南禪寺。

39 鶴存巷 在臺江區(qū)新港街道,南公東南隅。是一條彎曲的小巷,西端接路通街,東端接萬壽一道。傳說是清初靖南王耿精忠養(yǎng)鶴之所,故稱。

40 湯房巷 在臺江區(qū)雙杭街道下杭小學東側。南北走向,長128.6米,寬2米,豎貫上杭路與下杭路之間。據(jù)載古時巷內有溫泉,熱度高達140C ,聞名遠近。清時,居民就利用溫泉建有多家澡堂,人氣很旺,小吃、雜貨店鋪林立,形成一條小巷,因稱“湯房巷”。

41 水巷 在臺江區(qū)雙杭街道,下杭街舊聚英樓菜館的西側。南北走向,豎貫上杭路與下杭路之間,長75米,寬2米,巷口通沙合橋(即小橋)。

42 海關巷 在倉山區(qū)臨江街道。海關巷,南北走向,北自閩江南岸,南接六一南路。海關支巷,東西走向,東自朝陽路,西接六一南路。民國時期設立有福州海關,海關大樓前臨江,有廣闊場地,稱“海關埕”。附件多磚木結構民居和外國人蓋的“洋樓厝”,因稱海關巷和海關支巷。

43 余府巷 位于鼓樓區(qū)鼓西街道。南北走向,南自西門街(今鼓西路),北接后曹和長池頭。

(七)里

序號 保護名單 說明

1 西峰里 在鼓樓區(qū)鼓西街道,東側是臥湖路,西側是通湖路,南接鼓西路,北連后曹。

2 驛里 在鼓樓區(qū)南街街道,位于通湖路文儒坊至衣錦坊路段的西側。元代稱“東驛”,明代為“三山驛”,所以稱“驛里”。

3 機房里 在鼓樓區(qū)南街街道,光祿坊中段北側,南北走向,為明代絲織業(yè)中心。巷內機房密集,機聲扎扎,不絕于耳,故稱“機房里”。

4 東林里 在鼓樓區(qū)南街街道,位于閩山巷與通湖路之間,南北走向,長60米,寬1.6米。里內有林瀚尚書的故居。因明代福州在朝當官者有“四林”,其中林瀚為“東林”,故弄名“東林里”。

5 府學里 在鼓樓區(qū)安泰街道圣廟路北側府學弄東側,南北走向,全長近100米,路寬2米。右為福州府學的所在地,因稱“府學里”。

6 桂枝里 在鼓樓區(qū)安泰街道,安泰橋之西,即安泰右河沿。位于八一七路西側,東西走向,東口自安泰橋南,通朱紫坊,西口至澳門橋南,通玉山澗路沿。以唐里人陳去疾登進士第為“桂林一枝”,名為“桂枝鄉(xiāng)”,亦名“桂枝坊”,后坊改里。

7 秀冶里 在鼓樓區(qū)安泰街道朱紫坊之東,舊稱“化城坊”,后為 “鐵冶巷”?!堕懦强脊怕浴份d:“為古代冶鑄之所”,“東南達于九仙麓”。后來不興鑄鐵行業(yè),改稱為“秀冶里”等。

8 來魁里 在鼓樓區(qū)安泰街道。位于石塔東側,東西走向,東起八一七北路,與圣廟路相對,西連文峰里。全長70米,寬1.8米。古稱螺女巷。

(八)弄

序號 保護名單 說明

1 立本弄 在鼓樓區(qū)南街街道,安民巷北側。南北走向,長約50米,寬1.5米。民國10年前后,曾有日本浪人在此開設鴉片館,俗稱“日本弄”;后里人惡之,改稱“立本弄”。

2 圣君弄 位于臺江區(qū)雙杭街道,下杭路南側、張圣君祖殿東旁的一條小弄。南北走向,長100米,寬1.5米。

3 雞角弄 位于鼓樓區(qū)西洪路北側。這里原有文明的接官亭和浙江會館。接官亭建筑高大雄偉,三進院落。門口墻上插有一把清朝三角形黃龍旗。雞角弄適在二者之間,旗角正好斜對著弄口,因名“旗角弄”,后諧音轉為“雞角弄”。

4 花園弄 在鼓樓區(qū)安泰街道,朱紫坊南面?;▓@弄,又名花園里,東西走向,東接花園路,西連花園巷,長180米,寬2米;因里內有芙蓉園而得名。

責任編輯:陳錦娜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市臺聯(lián)舉辦臺胞讀書班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