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訊 “你再不乖,媽媽不要你了”“不聽話,警察叔叔要把你抓走了”“出門亂跑,會被乞丐抓走的”……這些話,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
小時候,為了讓孩子能乖乖聽話,不少家長有意無意會說出一些“危言聳聽”的話,來唬住孩子。這不,前晚,家住泉州市區(qū)的6歲娃樂樂(化名),就因為媽媽一句“媽媽不要你了”,獨自離家,想要去找姐姐,結果迷路了。家長找了4個小時,最后樂樂被派出所民警送回家。
嚇唬 美瑞/制圖
#講故事#
以為媽媽不要自己 六歲娃找姐姐迷路
樂樂來自江西,在泉州市區(qū)一幼兒園上大班。前天傍晚5點多放學后,他告訴媽媽,幼兒園有同學欺負他,他不想上學了。媽媽一聽,自然是一頓教訓,但樂樂只記住了一句話:“媽媽不要我了。”
想到媽媽不要自己,樂樂很不開心,他跑出門外,想去找平日里最疼他的堂姐。樂樂家在新華南路,堂姐在寶洲街,從沒獨自走過這么遠的樂樂迷路了。前晚9點多,在東街溫陵北路路口,樂樂闖紅燈時被市民王先生撞見了。王先生心里納悶,“這么小的孩子自己一個人走,太危險了吧。”
王先生一把拉住樂樂,問他吃飯沒,家在哪,但樂樂徑直往前走,嘴里還嘟囔著,“我要去找姐姐”。王先生放心不下,趕緊報警。東湖派出所民警帶著樂樂在東街周圍問了一圈,沒人認識。
“他只說家住新華南路,在幼兒園上學,其他都不知道。”民警介紹,當時樂樂一直在念叨“媽媽不要我了,我才出來的”。民警只好詢問110指揮中心,看是否有人丟小孩了。
而在樂樂出走不久,家人發(fā)瘋似的找了三四個小時。直到10點10分左右,樂樂堂姐小李報警,離家4個小時的樂樂才被警察送回家。
見到堂姐,樂樂放聲哭了出來。小李說,樂樂在幼兒園確實過得不開心,昨天家人已經安排樂樂轉學了。
#來吐槽#
小時候 爸媽這樣嚇過我
海都Big哥的朋友圈一拋出問題,粉絲紛紛曬出自己的經歷,回憶起那些年被嚇唬過的一句話,有的與當?shù)孛袼子嘘P,而有的現(xiàn)在聽來,更像是腦洞大開。
90后男生小陳:小時候,大人常嚇我們,不能用手指著月亮,不然耳朵會被割掉。小時候的我深信不疑,雖然現(xiàn)在知道是假的,但還是不敢用手指月亮。
梁政:我媽說不蓋被子會被大灰狼吃掉,還用手比劃了狼的頭,靠燭光倒影在墻上,以至于到現(xiàn)在我睡覺還要包腳。
Cain777:小時候,家人說不能在室內打傘,不能從人家曬的褲子底下走過,不然會長不高。如果不小心這么做了,原地蹦三下就沒事了。我一直都相信,有時候覺得不夠,還蹦九下!
淡然:小時候,長輩們說換下來的牙齒,上排的要扔床底下,下排的扔屋頂,腳要立正整齊,這樣才能長出整齊的牙齒。媽媽還說小孩說謊,后腦勺會長角,嚇得我有次說謊后,捂著腦袋睡到天亮,怕長角,手那個酸啊。
斗牛小犬:吃帶籽的水果不吐籽,肚子里會發(fā)芽,長棵樹從嘴巴里冒出來。
#TA想說#
教育工作者: 這種教育方式不可取
從事教育行業(yè)的傅雅真老師分析,孩子的成長過程本來就是試錯的過程,如果家長只是一味地批評、指責或者嚇唬,都是不可取的。
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有限,10歲前是人生觀和信念構建的重要時期。傅雅真說,很多家長嚇唬孩子時,并沒有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嚴重性,其實孩子是會信以為真的。
傅雅真建議,當孩子做錯事時,家長應該傳達一種“你的行為我不認同,但爸媽依然愛你”的觀念。例如樂樂不愿上幼兒園這件事,家長應首先認同孩子的感受,再跟他溝通,想辦法跟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心理咨詢師:
嚇唬孩子相當于懲罰
國家高級心理咨詢師潘芬芬介紹,父母之所以會這樣教育孩子,是因為他們小時候就是這樣被教育的。
潘老師說,父母很多嚇唬的言語,是為了糾正孩子不好的行為習慣,這樣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比較簡單粗暴,不可取的。“不把碗吃干凈,臉上會長麻子”、“不乖,會被警察抓走”……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些都是懲罰,但懲罰很難促進正確行為的形成,“正強化”才能達到效果。所謂“正強化”,就是當孩子表現(xiàn)出好的時候及時鼓勵,增加他表現(xiàn)正確行為的概率,從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拿孩子吃飯碗不干凈為例,在孩子把碗吃干凈的時候,表揚他;在他剩了很多米粒時,采取無視、淡漠的態(tài)度。反之,若一味地懲罰,可能導致孩子逆反或麻木心理。
不過,潘老師也提到,這不是一概而論的,當孩子出現(xiàn)嚴重行為偏差時,家長必須要制止。(海都記者 李斐斐 陳瑩鈺 通訊員 蔡芳財)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