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旅游頻道>旅游資訊
分享

臺灣地區(qū)中文導游近半年無團可帶,紛紛轉行。

中國臺灣網2月23日訊 綜合臺灣《旺報》報道,2016年大陸游客赴臺人數大減67萬人次,今年1月,大陸游客赴臺較去年同期又大減11萬多人次。因為大陸游客團減少的人太多,來自其他各地的旅客根本補不回來,臺灣1月的入境旅客較去年同期減少4.75%,不但是近8年來最低,而且是8年來唯一的元月份負成長。很多導游的家庭生計也因此受影響,甚至有人到餐廳當洗碗工。

觀光業(yè)恐將成臺“第一慘業(yè)”

全臺商業(yè)總會暨觀光旅館公會理事長賴正鎰22日表示,看看周邊地區(qū)2016年的境外旅客成長率,韓國成長29%、日本成長21%、泰國成長9%、新加坡成長8%,臺灣只有2.4%。若和其他地區(qū)相較,臺灣應是“負成長”。他強調,觀光業(yè)很怕今年大陸游客赴臺人數持續(xù)大減,若再減150萬人次,觀光業(yè)恐將成為臺灣的“第一慘業(yè)”。

據報道,依據臺當局“交通部觀光局”最新統計,今年1月赴臺大陸游客為25萬多人次,較2016年的36萬多人次減少11萬多人次。雖然越南游客大漲90%,泰國客大漲87%,但兩地加起來只多了約1.6萬人次,相較于大陸雖然只減少30%,但由于基數大,30%就是11萬多人次。

臺灣導游轉行當洗碗工

據報道,大陸游客團大減,許多家庭經濟受影響,繳不出學費房貸,有人離鄉(xiāng)背井到東南亞當“黑導”,有人到餐廳當洗碗工。新北市觀光導游協會的中文導游,2/3沒了工作,以前的“導游群組”冷清清,反而多了“臨時工群組”。

新北市導游協會理事長唐建新表示,新北市有一名導游,弟弟中風,自己還有3個孩子要養(yǎng),去年因大陸游客團大減,沒有了工作,目前只能靠打零工度日,孩子學費和房貸繳不出來,協會友人熱心捐助,希望幫忙度過難關。

唐建新表示,協會原本約有320名會員,多半是中文導游,大陸游客團大減后,導游沒了工作,也沒再繳會費,目前有效會員約110人。由于打零工的人漸多,現在還成立了“臨時工群組”,一有機會會員們就互相通知,“大家都很辛苦”。

“中文導游已經近半年無團可帶,紛紛轉行。開餐廳、洗車、做直銷、做網絡賣家、做潛水教練、出境當黑導游……”臺北市張姓旅游業(yè)者表示。“店鋪一家一家關、一家一家合并,我們不顧員工?不想生存嗎?全臺多少飯店要賣?”臺灣南部一家購物店的員工,自稱是深綠的,不想扯政治,但玩政治的人不顧民生,卻把商人們打趴。

導游批蔡當局判斷錯誤

“蔡英文今年出席觀光節(jié)大會時,可能就已知道今年1月的入境數字是負成長,只是怕說出來不好看而已!”林姓旅游業(yè)者表示,今年的觀光節(jié)大會談的是去年赴臺旅客仍成長,但主因是“前人努力,后人沾光”。如今新的一年開始,赴臺旅客不能再靠馬英九當局撐場面,1月就開始負成長,預估臺灣的入境旅游在連續(xù)成長多年后,今年開始“全面倒退”,悲慘的日子來了。

“臺當局對人民信息要公開透明,不要一再欺騙。”有導游指出,臺當局一開始就判斷錯誤,認為“維持現狀”就不會受影響,甚至因為對經濟、政治判斷能力不足,以為大陸游客減少只有半年至1年的影響,如今看來,今年觀光業(yè)會比去年更慘。

國臺辦新聞發(fā)言人安峰山在22日的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指出,據統計,2016年大陸居民赴臺灣364.62萬人次,比2015年減少了71.13萬人次。其中,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從2008年開放以來,首次出現了下降。而去年一年,臺灣居民來大陸573萬人次,比2015年增加了30萬人次。

安峰山表示,對于兩岸交流交往數字的一增一減,有評論認為,實際上也是反映了當前臺灣局勢變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大陸繼續(xù)堅持我們既定的對臺大政方針,增強了對臺灣同胞的吸引力,而臺灣當局由于他們大陸政策的變化,惡化了兩岸交流的環(huán)境和氛圍,影響到了大陸游客赴臺的熱情和意愿。這一組數字一增一減之中所反映的民意的變化,值得兩岸深思。(中國臺灣網 李寧)

責任編輯:陳錦娜

最新旅游資訊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年終盤點:過去這一年中國為全球經濟增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