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和朱婷
“我個人所取得的成績理應歸功于親愛的母校,歸功于育我成人的師長們……”在郎平母校——北京陳經綸中學的檔案室內,高中部校長牟成梅給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展示了郎平寫給學校80年校慶的賀信。
郎平帶領中國女排在時隔12年后再次獲得奧運冠軍,讓全球華人振奮無比。郎平被認為是女排精神最好的詮釋者,甚至有人稱她為“郎圖騰”。
在奧運給全民帶來的激情消退之后,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了郎平中學母校校長。牟成梅從一個基層中學校長的角度,探討了郎平及她所代表的女排精神給基礎教育帶來的思考。
一個人的成長一定還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郎平不僅在母校80周年時特別寫信感謝母校的培養(yǎng),網上還熱傳著1981年郎平即將出征日本參加女排世界杯之前給母校的親筆信,郎平在信中寫道,自己初中時雖然身高有一米七幾,但是身體孱弱,對體育也“毫無熱愛”。所以,她在信中特意感謝沈正德老師和其他體育老師,正是她們鼓勵、引導她參加體育鍛煉,才使得她開始對體育產生興趣。
“絕不能說我們學校的教育能成就郎平。”牟成梅校長說,因為一個人的成功有太多因素,絕不是一位老師、一個學校所能完成的。我們無法復制又一個郎平,但是卻能從郎平的成功中獲得啟示。
老師要帶著善意的執(zhí)念才能把教育做下去
郎平是陳經綸中學76屆的畢業(yè)生,那個時候這所學校還叫朝陽中學。
“剛到學校的時候,郎平并不是練排球的,跟著沈正德老師練田徑。”牟成梅介紹。據說,雖然當時的郎平看起來文弱靦腆,但是沈正德老師還是看上了她的個頭和長長的手臂,便開始調教她。再后來郎平便跟著孟晉華老師學習排球,孟老師在解放初期也曾經是中國女排的隊員。
在陳經綸中學校史館的相冊中,能看到很多張郎平不同時期回學校時與沈老師、孟老師的合影。
應該說,在當年的中學,郎平得到了很好的體育啟蒙。
“現(xiàn)在這個社會比較浮躁,大家都想很快看到成績。”牟成梅說,但是,老師這個職業(yè)最不能受到浮躁氣的影響。
如果說對體育課的重視,國家現(xiàn)在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學校體育,硬件上的投入,政策上對課程、課時的規(guī)定,甚至體育成績也計入到中考總成績之中。但是,在校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卻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除了體育,現(xiàn)在其他學科也有很多名師,這些名師大都來自數學、語文和英語學科,不少名師是以“提分快”著稱,而曾經的那些認為“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而一點一滴地尋找孩子身上閃光點的名師少了。
反倒是郎平上中學的那個時代,雖然體育課的重視程度并沒有提到現(xiàn)在的高度,但是很多“過來人”卻在那樣的年代打下了一個好身體的底子。一直被郎平視為啟蒙恩師的沈正德老師,在校期間一直堅持的就是“從青少年抓起,選拔和培養(yǎng)為國爭光的體育人才”。1987年11月,國際奧委會田徑聯(lián)合會授予沈老師“國際田徑奧林匹克榮譽獎章”。
正因為郎平當年碰到的老師沒那么急功近利,才讓身體瘦弱、對體育并不十分感興趣的郎平入了體育的門,并最終走上排球事業(yè)之巔。
郎平成功了,當我們翻看眾多對郎平及她所帶的女排的采訪時可以發(fā)現(xiàn),郎平帶隊的方式跟當年老師帶她有相似之處。
這次女排奪冠除了郎平受人矚目,另外一個備受矚目的人就是朱婷。
不過據說,當郎平第一次在名單上寫下朱婷的名字時,賴亞文指導還沒聽說過這個孩子。朱婷身上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天賦突出,同時也有明顯的弱勢:腳底下比較軟。
不是每個人一上來就是理想中的樣子,“教育就是要調教,她是帶隊員,老師是教學生,原理是一樣的。做教育就不能急”。牟成梅說,郎平調教她的隊員,要了解每個人的優(yōu)勢和劣勢,給每個人最適合的訓練,把每個人的優(yōu)勢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最終讓每一個人用自己的優(yōu)勢在一個集體中發(fā)揮作用。做教育就要尊重生命的過程,有的學生會早一點兒到達終點,有的就會晚一些,“但是請相信每一個孩子最終都能到達終點。有時候我們能做的只是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
“教師就是要帶著這樣善意的執(zhí)念,一直做下去。”牟成梅說,雖然老師的工作很辛苦,工資也不高,但是擁有這樣的執(zhí)念就能在遇到每一個孩子時尊重每一個生命的過程,“穩(wěn)得住”還“急不得”。
不能只想成功 還要能夠吃苦
對于在中學任校長的牟成梅來說,無疑,郎平所說的這句話對她觸動最大:女排精神一直都在,不過,只有精神是贏不了的,還要有過得硬的技術。
郎平帶領女排再次站上奧運會的最高領獎臺后,那深藏心底、幾十年前一夜間席卷了全國的女排精神一下子又被喚醒。
不過郎平的智慧在于,她適時地提醒了人們:與精神同樣重要的是過硬的技術。而過硬的技術是只有通過刻苦的努力才能換來的。女排姑娘在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時曾經介紹,他們每天早中晚訓練后,都要看對手的錄像,甚至“看錄像都看得惡心了”。特別是郎平,為了研究對手有時候晚上只睡3個小時。
真正支撐女排成功的是刻苦的鉆研和訓練,但是,“我們現(xiàn)在的學生中不少人只想成功,卻一點兒苦也不想吃。”牟成梅說。
當下的孩子確實缺少吃苦精神。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遇到過這樣一個孩子,12歲的大壯。
大壯從一年級開始學習黑管,大壯媽媽的工作跟少兒綜藝節(jié)目有一些聯(lián)系,為了增加孩子的興趣,大壯媽媽經常尋找孩子演出的機會。所以,學習初期大壯的學習勁頭挺足。但一年之后,隨著學習難度加大,需要投入練習的時間更長了,練習黑管成了“苦差事”,大壯就不太能堅持了,“如果不用練也能上臺表演就好了。”這是大壯最常說的一句話。
為了繼續(xù)激勵兒子,大壯媽媽不斷尋找讓兒子登臺表演的機會,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很多節(jié)目所需要孩子的演奏技巧也越來越高,登臺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雖然媽媽仍能找到各種機會,大壯卻很少再能占到舞臺中央了。
牟成梅表示,孩子們不愿意吃苦跟家長有很大的關系?,F(xiàn)在滿世界都是諸如“輕輕松松得滿分”“半個月精通英語”的圖書或者文章。這類圖書和文章的盛行多少暗合了家長“又想讓孩子成功又不想讓孩子吃苦”的心理。
其實,身處學習過程中的孩子有時候不一定覺得學習是個苦差事,因為解出一道難題或者成績提高的喜悅很多時候是能化解掉之前為之付出的辛苦的,可是有時候家長的一些言行卻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泄氣。
每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瓶頸承受痛苦的時候,就會有家長開始攻擊教育制度,“無論哪個社會,不努力是很難成為社會精英的。”牟成梅說,適當讓孩子吃些苦沒有壞處。
現(xiàn)在的孩子不是沒有精神,他們需要一個教育的契機
雖然郎平說過,如果沒有過硬的技術僅靠精神是贏不了球的。但是,人們仍然渴望精神,因為不少成年人從小到大都是被陳景潤、華羅庚和女排激勵著長大的,他們體會過了精神的強大力量。而現(xiàn)在的孩子“連喜歡的男明星都那么柔美,他們心中哪還有什么力量?!”
不過牟成梅還有自己的看法。
學校新高一剛剛入學的時候,正好趕上奧運會剛剛結束。說起女排、說起郎平,孩子們都非常興奮。
牟成梅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打動了這些孩子,便問:乒乓球、羽毛球等很多項目中國也拿了冠軍,而且也拿了很多次的奧運會冠軍呀!(怎么不見你們?yōu)樗麄兡敲磁d奮?)
孩子們回答:“這個不一樣”“這個是集體項目”“這個更難”“這個更振奮人心”……
“郎平和女排的精神打動了孩子們的內心。”牟成梅說,其實,現(xiàn)在的孩子跟過去的孩子是一樣的,他們的成長也需要精神的支撐,只不過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已經非常多元。而且信息發(fā)達,讓現(xiàn)在的孩子接觸社會復雜性和陰暗面的機會更多了,沖淡了那些正能量的東西。這種情況下孩子們更需要精神的力量,“只是他們需要一個教育的契機,一個讓他們擁有某種精神的契機”。
很多人都覺得女排精神是屬于80后以及比80后更年長的那些人的。但是,契機合適的時候,郎平和她的隊員所代表的女排精神一下子就被00后接受了。
在牟成梅看來,教育者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發(fā)現(xiàn)契機并且用好。現(xiàn)在,學校每年都會給新入學的年級系統(tǒng)地講述校史、學校創(chuàng)建人和優(yōu)秀校友,等等。不過,這種講述的效果肯定不如他們自己經歷女排每一場驚心動魄的比賽更加深刻。“要在孩子們的親身經歷中尋找教育的契機。”牟成梅說。
“2008年奧運會過后,留給我們的是什么?是幾十塊金牌嗎?不是,是更多人開始健身的習慣。”牟成梅說,這就與教育類似,生活中有太多教育的契機,但也總是轉瞬而過,契機抓住了就給孩子留下了財富,然后慢慢累積,這就是教育的力量。
責任編輯:林航
- 雷軍為母校頒發(fā)獎學金, 母校官微用華為手機顯尷尬2017-04-10
- 郎平:女排備戰(zhàn)奧運會培養(yǎng)新人 已著眼東京周期2017-04-08
- 郎平:只要身體允許 我會陪伴女排走到東京奧運2017-04-05
- 郎平任總教練 女排集訓通知發(fā)布:女排領隊、運動員、教練組名單2017-03-29
- 女排助教或代理主帥 郎平任總顧問明年再接手?2017-03-09
- 郎平洛杉磯術后康復訓練 郎平怎么了?郎平個人資料照片2017-03-08
- 盤點郎平接班人:吳勝蔡斌競爭2017-03-08
- 郎平術后恢復良好?回歸女排待定2017-03-08
- 郎平休養(yǎng)時仍關心排球:會盡最大努力幫中國女排2017-03-07
- 新方案:郎平任顧問安家杰掛帥 男排或迎外教2017-02-25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