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研團隊首次繪制出新型冠狀病毒一個關鍵蛋白分子的3D結構,這種蛋白是開發(fā)疫苗、治療性抗體和藥物的關鍵靶點。
研究成果19日在線發(fā)表在美國《科學》雜志上。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根據(jù)中國研究人員提供的病毒基因組序列,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重建了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在原子尺度上的3D構造,分辨率達到0.35納米。
研究發(fā)現(xiàn),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結構與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結構非常相近,都將細胞表面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作為侵入細胞的關鍵受體。但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與ACE2的親和力是SARS病毒的10到20倍,這可能與新冠病毒更易于人際傳播有關。
論文通訊作者、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分子生物科學系副教授賈森·麥克萊倫說,目前尚不清楚為何兩者在分子層面上結合得更加緊密,且這種親和力是否對病毒傳播性造成影響還需進一步研究確認。
麥克萊倫對新華社記者說,他們已將這一結構的原子坐標數(shù)據(jù)發(fā)送給全球多家實驗室,其中多數(shù)來自中國,目前已有大約25家中國實驗室要求獲取相關資料。
麥克萊倫說,這一成果可幫助研究人員展開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展開潛在藥物篩查,發(fā)現(xiàn)可與這種刺突蛋白結合并破壞其功能的小分子;第二,設計可以與刺突蛋白結合并抑制其功能的新型蛋白分子或抗體;第三,設計出這種刺突蛋白的變體,例如使其擁有更高表達水平或熱穩(wěn)定性,從而誘發(fā)更強的免疫反應,以加快疫苗開發(fā)。
麥克萊倫團隊已對幾種可與SARS病毒刺突蛋白結合的單克隆抗體進行了篩查,發(fā)現(xiàn)它們與新冠病毒沒有明顯的結合。麥克萊倫解釋說,盡管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的刺突蛋白表面的相似性大約為75%,但如果在與抗體結合的區(qū)域恰好存在大量氨基酸差異,可與SARS病毒結合的抗體就難以與新冠病毒結合。
責任編輯:陳錦娜
特別聲明:本網(wǎng)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新冠病毒可通過蚊子、下水道空氣傳播?世衛(wèi)組織這樣回應2020-02-25
- 新冠病毒會像流感一樣長期存在嗎?是時候下調應急響應級別了嗎?鐘南山回應2020-02-25
- 氣溶膠如何傳播病毒,戴口罩有哪些講究?2020-02-24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轉發(fā)周知!疫情防控期間 這些行為都是詐騙2020-02-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