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原標題:《中國建設者》聚焦中國工程科研人員的匠人精神

被稱為“死亡之海”的羅布泊里,一輛可以行駛在鹽湖上的“坦克”,正在開采鹽湖里的硫酸鉀原料。這輛“異形坦克”,切割湖底結晶的鋒利刀頭來自割煤機的創(chuàng)意,運輸管道使用了疏浚行業(yè)采用的管道,讓施工時間和成本都減少了好幾倍。

天馬行空的創(chuàng)意,來源于一個閑暇時愛讀《老子》和王陽明,壓力一大就到鹽湖邊打坐的工程師老譚。對著鏡頭,他隨口就來,“如來也如去,似去也非來。來去皆心動,見性蓮花開……放松入靜的時候,大腦里的波形是最好的狀態(tài)……”

這是《中國建設者》系列紀錄片中的一幕。這部首次聚焦中國工程科研人員的紀錄片,市場表現亮眼,2017年在央視播放時收視率一路飆升到全國電視網同時段收視率第一。

從《舌尖》到《我在故宮修文物》,近年來電視觀眾的審美與需求趨向多元化。在傳統(tǒng)的綜藝、電視劇等娛樂節(jié)目形式之外,紀錄片正成為一種風潮,聚集著穩(wěn)定增長的受眾群。

然而,在泛文化類題材作品之外,一部以工程師和科研為主題的紀錄片受到熱捧,依然是電視界的“新聞”。

“知識含量”成為硬通貨

在某視頻網站上,《中國建設者——深坑酒店》這期節(jié)目的彈幕不時閃過“土木工程專業(yè)打卡”,“材料課上老師放了這個視頻”等評論。

這期節(jié)目講述工程師如何在一個80多米的深坑中,反向建筑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五星級酒店。除了“奇觀”型建筑,《中國建設者》系列紀錄片涉足的題材還包括高鐵、水陸兩用飛機、海洋石油開采、裝備制造、特高壓輸電、導彈民用化等等。

節(jié)目被高校教師拿到專業(yè)課堂上作為教學素材,這樣的消息主創(chuàng)團隊并不是第一次聽聞。不僅是大學課堂需要,甚至北京本地的小學,也常向導演團隊發(fā)來講座邀請。導演們認為,這反映了市場和觀眾對于“知識型紀錄片”的需求。

在德國等很多國家,大量紀錄片被當做“論文”來嚴肅對待。知識含量高、邏輯嚴謹的紀錄片占據黃金收視時間。然而在中國,這類紀錄片尚在少數?!吨袊ㄔO者》團隊成員希望邁出這一步。

不少中國觀眾并沒有用電視獲取大量知識的收視習慣,導演們練就了一身解刨麻雀、深入淺出、代替觀眾提問的功夫。面對龐大的工程和聞所未聞的專業(yè)術語,該片的“傳譯”工作饒有趣味。

2018年五一剛剛播出的節(jié)目中,有一期內容涉及將導彈技術用于高層建筑滅火。這個項目應用的專業(yè)知識包括材料學、空氣動力學、彈道軌跡計算等等,最后被導演提煉成幾個觀眾感興趣并且能看懂的小問題:怎么滅火?能打得準嗎?武器滅火會不會傷到人?

把工程背后的人立起來

“今晚月色很美,像你,想你……月亮能代表我的心嗎?月亮長毛了,我的心也潮濕了……”這是一位在施工現場脾氣火爆、要求苛刻的鉆井隊長老曹寫給妻子的情書。野外作業(yè),長期不能回家,通訊不便,這樣的情書還有許多封。

如何處理好工程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工程類紀錄片都面臨的問題。《中國建設者》這個名字體現了該片導演們的價值追求——關注工程背后人的故事、精神與命運。

在該片中,可以看到面對幾千人的施工團隊,指揮若定的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其實每天早上都要晨跑十多公里,“用身體之痛來緩解心理壓力”。也可以看到普通的塔吊工人,外表粗獷,卻默默用寫詩面對高空作業(yè)的寂寞,與自我和解。

導演團隊認為,工程科學知識和它背后的人,都不是冰冷的。他們不是一顆螺絲釘,只顧工作、只為犧牲;也不是一臺機器,運行精密,永不出錯。他們在面對龐大的工程、世界級的難題時,和普通人一樣,有壓力、困惑、疲憊。這正是讓觀眾在同理心中覺得片中人物可親可感的原因。

在工程現場,很多東西可以被總結為幾個字:2毫米——數萬根鋼構件凌空對接,誤差不能超過2毫米;飛機跑道反復承受數噸重壓,錯臺不能超過2毫米;一萬米長的大橋合龍,偏差不能超過2毫米。沒有先例——如何讓“導彈”爆破而沒有碎片,世界上沒有先例;怎么讓列車在沒有軌道的路上行駛而不甩尾,世界上沒有先例……

正是在不斷的挑戰(zhàn)和極限的環(huán)境下,和觀眾一樣有血有肉的人用專業(yè)的素質、不言敗的毅力、創(chuàng)新的精神所開拓出來的偉業(yè),讓人看后血脈僨張,心生震動。

主創(chuàng)人員希望通過聚焦建設者群體,展現在超越極限的事業(yè)中,人類永恒的精神。

讓工程師成為新的“知識網紅”

中國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工程師群體,從橋梁、鐵路、能源、通訊到智能汽車、物聯(lián)網,他們的工作正在改變中國社會與百姓生活的形態(tài)。在即將迎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的關口,工程科技更有可能決定未來社會的方向。

導演們認為,就像應該設立“工程師節(jié)”一樣,紀錄片應該有這樣的責任和擔當,去記錄塑造與改變這個時代的一個重要群體,讓觀眾能夠聽到他們的故事,感受到他們的力量。

在一次《中國建設者》研討會上,有專家表示,中國需要“冰冰”,也需要更多的工程師群體走到臺前來。這和實干興邦的時代主題是相呼應的,反應了中國幾十年現代化建設的歷程。

這種對工業(yè)之美與勞動之美的表現在《中國建設者》的鏡頭中常有體現。在海底5000米、荒無人煙的大漠、西南的叢山峻嶺間,恢弘的施工場景與大量的細節(jié)、特寫結合,表現出勞動者的力與美。

導演團隊表示,希望《中國建設者》能夠把工程師的“匠人精神”展現在鏡頭前;希望未來,我們祖國的青年會覺得,我去當一個工程師、科學家,做一些實干的工作,非常驕傲。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建省紡織鞋服專家產業(yè)工作交流活動舉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