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柏林1月6日電 題:在柏林紀念“南京好人”
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1月5日,約翰·拉貝逝世70周年。
這天下午,一群德國人和中國人自發(fā)地來到位于柏林西郊的拉貝墓園,紀念這位二戰(zhàn)期間拯救了25萬中國人性命的“南京好人”。
黑白色墓碑上雕刻著拉貝的頭像,下面寫著“約翰·H·D·拉貝,1882年11月23日-1950年1月5日”。墓碑前方的紀念碑上用中德兩國文字刻著“感恩——永遠銘記拉貝先生的國際人道主義善舉!中國南京”。
人們用清水為墓碑洗去塵埃,獻上鮮花,佇立默哀。
資料圖:約翰·拉貝故居。中新社發(fā) 泱波 攝
“我們從小就知道拉貝,也很感激他。”家在南京的柏林自由大學歷史學博士生居政驥今天專程來祭奠拉貝。他告訴中新社記者,在中國人民遭遇劫難時,拉貝作為一個外國人勇敢地出手相救,“這種人性的偉大值得永遠紀念”。
曾參演電影《拉貝日記》的旅德華人演員方宇也參加了紀念活動。他表示,直到拉貝逝世70年后的今天,世界仍未徹底告別戰(zhàn)火和硝煙,“這更表明拉貝所做的事情對于全人類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拉貝在南京大屠殺期間設(shè)法保護了大批中國人,給德中兩國關(guān)系發(fā)展帶來了十分深遠的影響。”專程前來祭奠拉貝的德國前駐華大使埃爾文·魏克德之子沃爾夫拉姆·魏克特表示,拉貝對于兩國而言都是一位重要人物,但遺憾的是,由于曾短暫加入納粹黨,拉貝晚境凄涼,在饑寒交迫中離世。
近年來,德國境內(nèi)對拉貝的紀念開始增多。2019年7月3日,來自中國江蘇的原創(chuàng)歌劇《拉貝日記》在柏林國家歌劇院舉行歐洲首演,約翰·拉貝之孫托馬斯·拉貝和部分當年國際安全區(qū)國際友人的后代應(yīng)邀觀看了演出。
資料圖: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的《大愛生命 追求和平——約翰·拉貝在中國三十年事跡展》,展出歷史照片150余幅,全面反映約翰·拉貝先生在華30年的足跡、收藏和義舉。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祖父戰(zhàn)后來到柏林,并且于1950年在這里因為中風去世,在這里他度過了人生最艱難貧困的時光。這部劇可以來到德國、來到柏林,我非常激動。”托馬斯·拉貝說,演出所呈現(xiàn)的歷史,是中國特別黑暗的時刻,對德國人來說也是值得記憶的歷史。
“現(xiàn)在拉貝在德國獲得更多的關(guān)注,并且在逝世70周年忌日這天得到這樣的紀念,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沃爾夫拉姆·魏克特說。
離開墓園,紀念者移步拉貝在人生的最后歲月里居住的柏林西門子城哈里斯路3號故居。故居門前的紀念銘牌開頭即是四個大字“南京好人”:“1937年7月7日,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11月,日軍對國民政府首都南京發(fā)起進攻……11月22日,南京城內(nèi)留守的國際友人決定成立南京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推選約翰·拉貝先生為主席。南京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保護了約25萬人的生命。”
如今,由西門子公司贈送的中、英、德三國文字紀念銘牌,分別被放置在南京、柏林和拉貝出生地漢堡。
“即使在去世70年后,對于約翰·拉貝所做的工作而言,其影響仍在延續(xù)。他所樹立的榜樣仍在激勵當代人。”德國駐上海前總領(lǐng)事芮悟峰當天在書面致辭中表示。
離開拉貝故居前,當天活動的召集人之一埃貢·許勒將一張卡片放在人們敬獻的鮮花前。
卡片上寫著“歷史是寫給未來的教科書”。(完)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wǎng)登載內(nèi)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nèi)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quán)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cè)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