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fā)現(xiàn),出自達芬奇之手的已有500年歷史的設計可能徹底改變橋梁的建造方式。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已經利用3D打印成功再現(xiàn)達芬奇當年設計的橋梁,該設計當時因過于激進而被拒絕。
這座微型橋梁版本發(fā)現(xiàn)可以保持穩(wěn)定和堅固,而無需使用任何緊固件,這正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所設想的。
麻省理工學院最近的研究生卡莉·巴斯與建筑學教授,土木與環(huán)境工程學教授約翰·奧克森多夫和本科生Michelle Xie合作,回答了這個具有五個世紀歷史的古老問題——達芬奇設計的橋是否真正起作用?
研究小組分析了現(xiàn)有的文件、當時可能的材料和施工方法,以及擬建地點的地質條件。擬建地點位于河口,被稱為“Golden Horn”。
最終,該團隊構建了詳細的比例模型,以測試該結構承受和支撐重量甚至承受基礎沉降的能力。
巴斯解釋說:“所有這些僅通過堆疊而保持在一起。”
“我們想真正展示的是,所有的力都是在結構內部傳遞的,”這是確保橋梁穩(wěn)固而不倒塌的關鍵。
1502年,達芬奇應蘇丹·貝耶茲二世的要求,設計一座通往伊斯坦布爾的橋梁。
作為一名天才藝術家和發(fā)明家,達芬奇想出了一種新穎的橋梁設計,他在給蘇丹的一封信中對它進行了描述,并在筆記本上畫下一副小草圖。
然而,他并沒有得到這份合同,因為這個設計與以往任何設計都不一樣——許多人認為它會失敗。
這座橋原本約為918英尺,如果建成的話,將成為當時世界上跨度最長的橋。
巴斯說,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它比當時的普通橋梁長約十倍。”
該設計還采用了一種不尋常的方式來穩(wěn)定跨度,以防止橫向運動,橫向運動導致了幾個世紀以來許多橋梁的倒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達芬奇提出了橋臺向兩邊展開,就像搭地鐵時,乘客腳分開站立以保持平衡。
遺憾的是,達芬奇只留下了這座橋的草圖,沒有關于如何建造橋或使用何種材料的其他細節(jié)。
責任編輯:楊林宇
特別聲明:本網(wǎng)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日本新天皇即位將赦55萬犯人 日本新天皇即位2019-10-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